发布时间:2018年2月28日 已帮助: 821 人 来源:宿迁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农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几钵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士农工商
中文发音:shìnónggōngshāng。
成语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成语造句:〖示例〗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不违农时
中文发音:bùwéinóngshí。
成语解释: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成语造句: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毛泽东《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寓兵于农
中文发音:yùbīngyúnóng。
成语解释: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成语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司农仰屋
中文发音:sīnóngyǎngwū。
成语解释: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成语出处: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30回:“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且因赔款又重,又要办理新政,正在司农仰屋的时候,势不免裁者经费。”
成语造句:李大钊《大哀篇》:“岁出增巨,借款未成,司农仰屋,势不能不加征重敛于民。”
成语使用: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牛农对泣
中文发音:niúnóngduìqì。
成语解释: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成语出处:《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成语造句: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蹰,牛农对泣而已。★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
相关成语推荐:
谷贱伤农
中文发音:gǔjiànshāngnóng。
成语解释:指粮价过低,损害农民的利益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成语造句:“谷贱伤农”的古语成为都市间报上的时行标题。(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宾语;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不夺农时
中文发音:bùduónóngshí。
成语解释: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成语造句:我们要不夺农时,尽快发展农业生产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以上就是几钵小编为您整理带农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