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4月27日 已帮助: 1094 人 来源:咸阳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幼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正梅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幼学壮行
中文发音:yòuxuézhuàngxíng。
成语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成语造句:行吾之道,不负吾幼学壮行之志矣。(明赵弼《愚庄先生传》)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教诲人
长幼有叙
中文发音:chángyòuyǒuxù。
成语解释: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亦作“长幼有序”。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相关成语推荐:
长幼尊卑
年幼无知
中文发音:niányòuwúzhī。
成语解释:年纪小,不懂事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78回:“太祖怜他年幼无知,因封为归命侯,赐以居第,在南京城里,随廷臣行礼朝谒。”
成语造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章:“我那时年幼无知,又却不过情面,一时把不住主意。”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不懂事
黄绢幼妇
中文发音:huángjuànyòufù。
成语解释:“绝妙”二字的隐语。
成语出处:宋-金盈之《醉翁谈录-约朋友结果檄书》:“文妙黄绢幼妇,赋高乌有子虚。”
成语造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至今传为美谈。”
成语使用:作宾语;指“绝妙”二字的隐语
爱老慈幼
中文发音:àilǎocíyòu。
成语解释:慈: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成语造句:爱老慈幼是人应有的美德之一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有礼貌
男女老幼
中文发音:nánnǚlǎoyòu。
成语解释:泛指所有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成语造句: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和和气气组织起来。★巴金《火》第二部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泛指所有的人
负老提幼
中文发音:fùlǎotíyòu。
成语解释:见“负老携幼”。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扶老将幼
中文发音:fúlǎojiāngyòu。
成语解释:扶:挽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宋-陆游《董逃行》诗:“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扶老携幼
中文发音:fúlǎoxiéyòu。
成语解释: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成语造句: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敬老慈幼
中文发音:jìnglǎocíyòu。
成语解释: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成语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5回:“臣闻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拏。”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以上就是正梅小编为您整理幼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