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2月6日 已帮助: 818 人 来源:西宁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母字开头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滢玮 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金母木公
中文发音:jīnmǔmùgōng。
成语解释:金:五行之一,西方属金;木:五行之一,东方属木。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重生父母
中文发音:chóngshēngfùmǔ。
成语解释: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成语造句: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救命恩人
父母之邦
中文发音:fùmǔzhībāng。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成语造句:续范亭《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中华儿女,应该为中国尽忠,应该为祖国、为父母之邦尽忠。”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指祖国
思妇病母
中文发音:sīfùbìngmǔ。
成语解释:谓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
相关成语推荐:
思如涌泉
中文发音:sīrúyǒngquán。
衣食父母
中文发音:yīshífùmǔ。
成语解释: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成语造句:农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盼望农民有钱就像他们盼望自己一样。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哀哀父母
中文发音:āiāifùmǔ。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成语造句: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成语使用: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漂母进饭
中文发音:piāomǔjìnfàn。
成语解释: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成语出处: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鲁姑弃子,以却三军之众;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
成语造句: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漂母进饭,没收千金之恩。”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孟母三迁
中文发音:mèngmǔsānqiān。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成语造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母慈子孝
中文发音:mǔcízǐxiào。
成语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成语造句: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家庭和睦
父母遗体
中文发音:fùmǔyítǐ。
成语解释: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成语造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自身
以上就是滢玮 小编为您整理母字开头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