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7月7日 已帮助: 271 人 来源:长春秦学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围城打援的意思及读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北念于2018/7/7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围城打援的意思及读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wéi chéng dǎ yuán ㄨㄟˊ ㄔㄥˊ ㄉㄚˇ ㄧㄨㄢˊ 围城打援(圍城打援) ◎ 围城打援 wéichéng-dǎyuán[besiege a city to annihilate the enemy relief force;besiege the enemy in order to strike at his reinforcements] 一种作战方略。一部兵力包围并佯攻敌城,另设伏兵攻打歼灭闻讯前来解围的城外援敌
相关字词典推荐:
围城是什么意思
读音:wéichéng
注音:ㄨㄟˊㄔㄥˊ
基本解释: 包围城市为敌军所包围的城邑
相关字词典推荐:
范围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垃圾围城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垃圾围城-概述 垃圾围城,按照现在世界人口估算,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60年的垃圾总量如果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10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这就等于把整个地壳的岩石圈和水圈外又镶上了一个垃圾圈,它已经开始围困着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污染着全球的环境。20多年后,垃圾巨兽卷土重来,日产垃圾18400吨,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67%的高缺口率,如一颗巨型“炸弹”,隐藏在城市地下。现在中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总量已位于世界高产国前列,增长率居世界首位。 垃圾围城-全球形势 现在是处于全球性的垃圾危机之中,整个地球被垃圾覆盖了一层。在21世纪的今天,垃圾的分解与填埋过程中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则越来越难以回避。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从美国加州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形成了垃圾大陆。它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约4个日本大小,是中国香港特区的1000倍。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 这个垃圾堆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废物组成,充满了被丢弃的鞋子、瓶子、牙刷、奶嘴、塑料包装,以及其他所能想象得到的垃圾。数年来,在海洋涡流的推动下,这些海船碎片和海洋垃圾聚集起来,形成了这块略低于水面的松散区域。而2009年华盛顿的一份报告有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海洋的垃圾之困:从废弃渔网到塑料袋,香烟过滤嘴,危害全球海洋和海岸海洋垃圾问题正在愈演愈烈。报告指出除了少数几个国际、区域和国家在减少海洋污染上有所努力外,倾入海洋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了警戒位置,进一步在全球危害人类健康安全、伤害野生动物、损坏海中设备和破坏海岸环境。 垃圾围城-发展现状 现代城市不仅制造垃圾,也制造“人类废品” 1、2005年《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显示,当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仅为51.7%。建设部2006年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座城市,有1/3以上被垃圾包围。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相当于75万亩。 2、2009年3月,北京市政管委会主任陈永疾呼,北京垃圾危机即将出现,“这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北京,“垃圾围城”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83年,垃圾简单的填埋方式,导致北京三环路与四环路的环带区上垃圾成堆,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座!为突破重围,北京市斥资23亿,才逐渐攻陷这座惊人的围城。 3、在广州开展了10年的广州垃圾分类工作面临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2009年4月,是否取消垃圾分类成为广州热门话题。而这个热议背后,是日产垃圾9776吨的广州,2010年将面临的垃圾围城危险。 4、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在北京最大的垃圾处理场——高安屯,无论是填埋带来的恶臭,还是随焚烧滋生的二恶英,正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活。不想戴着防毒面具,有人无奈选择了离开,有人积极站出来进行环保战,上街散步,制作宣传画,他们的生活因垃圾而改变。 垃圾围城-市政难题 垃圾围城——南都周刊专稿 1、垃圾问题已成了市府首脑们的一大难题。垃圾成堆,不仅仅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还有更大的害处。目前的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占三分之一以上,废塑料上百年难以溶解,如果进行焚烧,会产生多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如果入土掩埋,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变土壤结构,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在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垃圾的有机腐物达80%,垃圾腐烂速度快,渗滤液多,危害更严重。 2、跟踪了20年城市垃圾的王维平被视为国内垃圾研究的第一权威。1983年北京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垃圾围城”,当时利用遥感技术发现,沿着北京三环路与四环路的环带区,50平米以上的垃圾堆就有4700多堆!“垃圾包围城市”名副其实。为突破重围,北京市斥资23亿,赶工建设了23座垃圾处理设施,才逐渐攻陷这座惊人的围城。 3、2008年7月2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的10天之际,北京市首座大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当地媒体报道如此描述它的重大意义,这意味着北京市的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开始转向焚烧处理。对附近的居民来说,填埋场的旧臭未消,垃圾焚烧又添新忧。 垃圾围城-处理方式 1、目前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亿到300亿元,而若回收利用,本可以创造出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广东有4000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其中1500个混杂大量的有害危险废物,污染了地下水,给人类造成永久的威胁。用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不是最科学的处理方式,一个垃圾场使用一段时间,填满后又要开辟新的垃圾填埋场,长此下去,垃圾填埋场不断增多。对于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处理,当时有厌氧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等,这些处理技术效果较好,但都存在投资高、操作管理困难的缺点。 3、选择简单填埋,并不是穷地方的“专利”。2008年4月,东莞市环保局局负责人向公众透露,全市三座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2800吨。但日产生活垃圾1.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仅占23%,大量生活垃圾通过简单填埋、甚至随意堆积等方式处理。目前东莞全市187个垃圾填埋场全部未经卫生处理。填埋场渗漏液的COD(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对地下水系构成严重威胁。 4、北京市政管委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中,94.1%采用卫生填埋方式,3.9%采用堆肥方式,仅有2%采用焚烧方式。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北京已经远远走在深圳之后:深圳已建垃圾焚烧发电厂7座,日处理垃圾11370吨,焚烧发电处理量已占总处理量的40%以上。 5、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聂永丰,被认为是学术界坚定的“焚烧派”。北京市生活垃圾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且处理方式单一。与此同时,与垃圾焚烧有关的争议也日趋白热化。争议的焦点,就是焚烧产生的致癌物质二恶英。 6、作为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组的专家,赵章元评审了很多省份的焚烧设施。大量的实际勘察与资料分析后,他逐渐坚定了反对焚烧的立场。让他最头疼的是,焚烧派已经形成了一种利益集团。“发达国家的焚烧炉商,是利益集团的第一部分人。他们千方百计来中国推销他的产品,因为在他们国家已经进行不下去了。第二部分人是国内的项目承担者,他们或者承担某地区垃圾焚烧任务,或者是研究垃圾焚烧的大学教授,都得到充足的项目经费。第三部分人则是某些政府管理人员,他们给垃圾找出路,心情迫切。” 垃圾围城-处理之难 1、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国际上最常用的3种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统计,目前中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占70%,堆肥占20%,焚烧占5%,其他(包括露天堆放、回收利用)占5%。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的城市垃圾只是简单地从城里人眼前消失,转移到城外“入土为安”甚至“为祸乡里”。 2、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卫生填埋一般是对垃圾经过焚烧或者堆肥处理后残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到了这一环节,垃圾的填埋量大概只有原有量的10%左右。垃圾最难处理的就是体积大,不易降解,占用了大量的堆放空间。建焚烧垃圾发电厂相对于建垃圾填埋厂可以节省75%的土地。按照中国国情,建设一座大中型焚烧炉一般需要10亿元人民币左右,建成投产后的处理成本需300元/吨左右,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高昂,一般城市难以承受。不得不说的是,无论哪种方式,处理垃圾的“代价”都很大。 垃圾围城-应对之策 窗外袭来的阵阵恶臭,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1、上策是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中策是把垃圾转化为资源;下策是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率。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它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生态利益。目前中国90%以上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和填埋,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如果采用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每年可以创造的产值至少在2500亿元以上。 2、垃圾处理产业化运营的第一步就是分类。但是很多中国的市民对分类的概念还不清楚,也根本没有多少人在丢弃垃圾之前认真进行分类,人们的垃圾处理意识还太差。另一个现象也令人啼笑皆非——即使居民分类放垃圾,但到了中转站仍被混放,终端分类完全失灵。 3、以德国、日本等具有成功经验的国家来看,不仅具有完备的垃圾回收配套设施、细化垃圾分类标准,同时还组织专业人士走进社区,对市民进行培训。显然中国还有点“纸上谈兵”的意味。而对于垃圾处理的重重困难,有专家把难点总结为:没法律法规保障、分类标准不完善、投资主体不明确。 4、全国各地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全凭市民自觉自愿来为垃圾分类,这充分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分类标准的不完善,不仅让市民摸不到头脑,环卫工人也难以选择,想要终结混装混收的垃圾处理方式又需要大的投资。
相关字词典推荐:
垃圾漂浮岛是什么意思
围城现象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研究生培养"围城现象"闲的想忙起来忙的想闲一点。钱钟书有句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众多高校中发现,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围城现象”在文理科研究生中也是十分普遍。 围城现象-“放养”还是“圈养” 每周的工作时间是55个小时,每天打6次卡,早上8:30~11:30,下午2:30~5:30,晚上7:30再开始打,并且打卡有效时间有限制,基本算下来就是一周要有6天半左右的“工作时间”。如此严格的规定,不是公司白领的上班时刻表,而是厦门某大学生物材料专业学生小魏必须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段。 小魏已经习惯了将在实验室的时间称为“工作时间”,“基本上都住在实验室了,而且除了做实验和看文献什么都不许做。万一被‘老板’(导师)抓到,正常情况都是被警告,碰上‘老板’心情不好通报批评也是常有的事。” “简直像是被‘软禁’了。”小魏说,打从进实验室的那天开始,一种让人郁闷、憋屈的氛围笼罩他至今。 感觉郁闷的不只是小魏和他的同学。记者在多所高校的采访中发现,一种被称为“圈养”的生活方式已渐成很多理工科研究生的生活常态。 平时没有课就要去实验室;暑假也不能回家,要留在教研室做实验、看论文;有项目的时候还好,没有项目的时候也要去教研室熬着……这样的“圈养式”生活,很多理工科学生不喜欢却又无法抗拒,因为“有没有项目,有什么样的机会,甚至是毕业后的去向问题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老板’决定的”。 为了能给“老板”留个好印象,即便导师没有具体的要求,理工科研究生们也还是会尽量待在教研室或者实验室,以便“老板”突击检查时能让他看到自己刻苦学习的身影。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专业的陈瑜才读了一年多,就已经觉得这个专业颇有点“把女生当男生使,把男生当牲口使”的意味了。 陈瑜的“老板”很严厉,虽然不会每天盯着你,可是每周末都要让学生开会汇报自己一周的研究或实验进程。每次看别人又有成果出来,自己却什么都不会讲的时候,小陈心理压力很大。而且一个组一起做实验,自己万一做错了浪费了实验材料或拖慢了实验进度,其他组员的无声抗议也足以让小陈想钻地缝。 最痛苦的还不是这些。就在前几天,小陈的手指在实验中被割伤,缝了7针。“3个星期不能做实验,不能扎头发,不能洗衣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实验室就不是一次两次了。” 小陈举着被纱布包得厚厚的手指,无奈地调侃道:“每次看见那些花枝招展的文科女生,羡慕简直可以说是喷涌而出!什么时尚、美容、连续剧,我全搭不上了,现在和学文的朋友在一起,感觉已经不是有代沟而是横亘着天堑!” 当初削尖脑袋选导师挤进了“围城”,现在,小陈似乎更想踮起脚尖看看城外的风景。“要是我当年选了文科……”这似乎已经成了小陈的“口头禅”。 围城现象-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在小陈举着肿了一圈的手指还不得不往实验室钻的时候,作为中国矿业大学最热门的采矿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张文仍在“老板”给他安排的远赴新疆的出差任务中“漂泊”着。 “他读研比其他专业苦多了,以前在山西出差的时候,一天3顿面吃了一个多月,连菜都没有。那些个矿,起码要有地下几百米,上千米的都有,而且他的个头高,巷道矮,在里面很难受。”小惠向记者一一诉说着男友“苦行僧”似的研究生生活。 其实张文并不怕吃苦,他也很感激导师愿意给他实地学习的机会。但让他觉得疲惫的是,“山西、新疆、内蒙古……都是些比较远的地方,一去起码要一个多月,研一一年10个月学习时间的话,大概得出差六七个月。还有几次因为出差,连考试的时间都错过了。”按照女友小惠的话说,就是“春天分别,夏天相见,再次分别,再见就是秋天,最后直接过春节”。 “并不奢求能多自由,可是不喜欢这样被管制、束缚着,几乎没有一点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张文有些无奈地表示,“我也有理工科的朋友跟的‘老板’项目少,可是他偏偏怕学不到东西又拼命想找项目做。为什么大家总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呢?” 和小张被“圈养”、没自由的烦恼截然相反,南京某理工院校的文科生刘寒已经受不了“放养”状态下过于无聊的研究生生活,开始为申请提前毕业做准备了。 刘寒是直接保送本校读研的,但是作为冷门专业文科生,刘寒尝尽了被忽视的滋味。 “基本上就是‘学校不管,导师不管,自己不知如何管’的三不状态,学校不重视我们专业的发展,导师也不怎么理我们,我们全是‘自生自灭’的状态,有时候也觉得要主动学习,可终究还是有惰性。经常窝在宿舍昏天暗地看完一部连续剧后感觉心灵极度空虚,真是没劲儿透了!” 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并不好,可是小刘还是想用提前毕业的方式强迫自己结束这种名不副实的“水货研究生”生活。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刘寒已经开始提前写毕业论文了。 和刘寒一样,南京某高校人文学院的研二学生赵强,过着让某些理工科学生羡慕的自由“放养”生活,处在“城外”的赵强却很想也能忙起来,“最起码,能有个自己专业的教研室”。 “我们人文院基本是没有教研室的,导师也不提这事,我们就是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校考进来的,走哪儿都没有归属感。虽说研究生强调自主学习,可是大部分人的自制力还是不强,要是能有个固定的教研室,学习也许就能更有规律些,总比现在这样好些!” 赵强有几个理工科的朋友,写论文时,他经常会跟着朋友到他们的教研室去“蹭”,他觉得,图书馆虽然便于思考可是不方便查资料,宿舍里更不用说了,根本就不是学习的地方,能够安静地坐在一个有自己专属位子的教研室里,本身就很能刺激学习的欲望。 围城现象-围城背后期待心态“突围” 在武汉一所理工类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汪志刚看来,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是完全没必要的。 汪志刚也曾有过被“圈养”的无奈,每天不停地忙,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过段时间回头一想,好像又什么都没做。 汪志刚找到导师,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导师的项目一结合,导师也很认同。“一个实验室研究生10多个,导师的时间也很有限,不可能有空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主动站出来沟通,导师其实很欢迎。” 现在,同样是和身边同学一样的忙碌生活,汪志刚多了几分充实和自信,因为他有着清晰而现实的学习目标,而且感觉每天都在梦想的路上不断地往前,“这种爬坡的状态让人很享受,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披着披风的小超人,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已经是过来人的汪志刚说,经常跟一些同学聊天,发现很多人变成了“祥林嫂”,一边哀叹着自己的不幸,一边却把这种不幸的“圈养”变成了一种依赖,导师不布置任务时反而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方向,要有自己的思想。”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心理自助中心的范老师很欣赏汪志刚的心态,“研究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关键和终极目标是自己逐步具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能够主动学习,寻求机会和资源,而导师为辅,这样生活状态就主动了,和导师的管理状态相关程度就不大了,也就无所谓放养还是圈养了。” “关于文科与理科生的围城现象需要做一个积极的调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段鑫星教授认为,“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如文科生拥有自己的时间,可以读更多自己想读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理工科学生,可以有机会尽早参与到科研中,接触研究,更多地了解与掌握研究规律。生活是选择的结果,无论读研还是读博,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热爱你所选择的并且积极付之于行动,持续的努力一定能成就不凡。”
相关字词典推荐:
围城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北念小编为您整理围城打援的意思及读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