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8月15日 已帮助: 322 人 来源:长春秦学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三四的意思和发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鸿朗于2018/8/15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三四的意思和发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sān sì
注音:ㄙㄢ ㄙˋ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1).犹言再三再四。《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2).表示为数不多。 宋 欧阳修 《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
相关字词典推荐:
四三二一零养生法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四三二一零养生法-简介四三二一零养生法,是一套适用于秋冬季节的养生之道。该养生法包括:调节心情、适当运动、合理膳食、中医药补等。四三二一零养生法-四每天保持40%以上好心情“心情差”,被认定是百病的“催化剂”。白领人群中存在着许多“心情差”理由,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领导的指责,个人业绩的不尽人意,收入不低但幸福指数并不高,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盲目攀比,形成心理上的落差等等。中医认为这是所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进而直接导致体质下降。专家指出,白领工作压力大,一些人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机体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强调境随心转,人可以通过转变心境来改变外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要注重心灵的力量,及时疏解心里的烦恼和不快,学习乐观处世的态度。冬季养生首要就是每天“至少保持40%以上好心情”。注意心理的调节,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与矛盾,培养多种兴趣,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境。专家建议1、改变思维方式,要认识到生活中并非所有事情都要求完美。2、不做无谓的联想,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3、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情绪。4、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5、多结交朋友,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6、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种花养鸟、书法绘画,有助于解郁悦情,陶冶情性。7、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8、秋冬季多晒太阳。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9、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四三二一零养生法-三一天30%时间需要动起来白领久居高楼大厦,往往室内空气流通差,室内温度高,相对干燥,易于引起阳热偏旺之体。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机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同时控制体重,消耗能量,减少多种现代病的元凶肥胖症发生。专家建议1、专家建议每天“30%时间需要动起来”,多动提高体质,从脑力到体力的转换,缓解压力,减轻人体的疲劳度;也可保暖御寒,杜绝病源。很多疾病都是从不注意气温变化引起,重视健身可避免受寒,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反复,颈椎病、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等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2、要有序、坚持有效地进行有氧运动,运动期间微有汗出,少有气短、肌肉酸痛,才能够调节代谢,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运动能调摄情志,宣畅气机。气机通畅,出入升降有度,人体就会康健,不会生病。注意通过必要的娱乐活动等,宣泄自己的压力,调畅自己的情志,保持平和的心态,有效开展工作,轻松进入生活,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防止寒冷环境下的致病因素侵袭。3、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打球、跑步、打太极拳、健身操、游泳等运动,如果没有时间,可选择一些简易、有效的健身方法:梳头,最好用黄杨木梳,也可用手指代替,从前额经头顶部到后部,逐渐加快,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划破头皮。每分钟约30下,每天1次,每次5分钟。这样可以刺激头皮,松弛头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经络,达到消除疲劳、强身的效果,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宜。再有腹式深呼吸,直立,两手叉腰,先腹部吸气,停顿片刻,再慢慢呼气,直到吐完为止,再深深吸一口气,反复十余次。如此吐故纳新,可以改善机体的供氧。此外也要保持通风透光,空气清新。四三二一零养生法-二至少两餐做到搭配合理白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职业特点、工作环境等因素,他们中反复感冒、严重失眠、顽固性头痛、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较为常见。这同他们追求感觉刺激,进食辛辣食物较多也有关,体质逐渐转为阳亢型。1、冬令养生同时需要从饮食调节着手。“一日至少二餐要做到搭配合理”,饮食养生方法,宜清淡为好,多食绿叶菜,尤其是具有清凉作用的蔬菜如芹菜、马兰头、蓬蒿菜等。并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有内热的表现,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2、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甲鱼、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大枣、花生、栗子以及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乌鸡等黑色食品,具有补肾的功效,冬天应多吃;躯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不适,食谱中适当增加胡桃、鸽肉、海参、羊肉等食品可缓解症状。另外,要多吃些含钙食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为宜。3、常饮淡淡的当年绿茶或花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它也有解郁防癌功效;经常食用一些坚果类食品,如松仁、腰果等也常有较好疗效。四三二一零养生法-一10%白领可能需要药补专家指出,冬令进补,不失为养生的一个途径。白领的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可服用中医膏方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但白领人士“只有10%可能需要药补等配合”,掌握自己的体质特征,正确的选用人参、冬虫夏草、燕窝等高级营养品。要遵循医师的指导,不要盲目长期使用。也可以到医院开一料膏方,服用一个冬天,可取得存养精气,放益来年的作用。四三二一零养生法-零冬季养生中医小秘方对于年轻人、抵抗力好的人无疑是对其经过寒冬前的“热身锻炼”,但是对于老年人、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我们认为预防感冒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暖、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身体锻炼,同时还可以使用下面的小方子来起到进一步的预防作用。生黄芪30g白术45g防风15g知母30g(4味药物打碎装胶囊,一次4粒,一天2-3次,或以上四味药取少量,代茶频饮)生黄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其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生黄芪固表之力尤为突出。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与生黄芪共建益气固表之功。防风:《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其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知母:《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则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是以愚治热实脉数之证,必用知母,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故针对目前气候及饮食习惯,湿热或阳热体质者偏多,佐以知母以制约黄芪之热,全方共奏益气固表之功用。故以此小方来益气固表,可大大提高机体抵御严寒的能力及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侵袭的机会。
三革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sāngé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於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管子·小匡》:“定三革,偃五兵。”尹知章注:“车、马、人皆有革甲,曰三革。”南朝梁沉约《齐武帝谥议》:“三革不累,五刃不砥。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三味书屋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一幅抱对,匾中抱对皆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其中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文物保存完好,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及周围环境,基本上是当年的面貌。详细解释 何为“三味” 1.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2.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3.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4.有人说,“三味”源自《李淑书目》。李淑说:“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对此,寿宇也不认同。 5.寿宇的叔父寿洙邻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 然而,寿宇还是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 历史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简介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户书香人家。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我们现在把它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了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其实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说起鲁迅先生,我就会想到我的先人,我外婆的曾叔祖、开办“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先生童年时曾在这儿学习。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生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寿镜吾老先生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也反对和禁止儿子去当官。他不允许小儿子去赶考,甚至把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结果他的小儿子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终于去北京考取了朝考一等第一名,当上了吉林省农安县的知县。寿镜吾老先生就骂他不孝,骂了好长一个时期。大概吴越是山水鱼米之乡,读书人家里若有些小的产业,不至于过不去、非要去当官不可。再加上清朝政治混乱,寿老先生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乱世切莫去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在当时这种遁世退却、不合浊流的态度是可贵的,联系“三味书屋”的命名,很能看出老先生的正直、善良。这对于他的学生,如后来成为反封建的猛士的鲁迅先生,大概不会没有影响吧! 鲁迅与三味书屋 我们常谈到鲁迅先生批判传统文化的勇敢、坚决、深刻。鲁迅先生固然受到很多西方的影响,但他不是一个在西方长大的人,在接受西方影响之前,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活了十几年。我们不能把鲁迅先生理解得过于现代化。五四时代的开放使中国人最大程度地了解了西方,但五四也是离传统文化很近的一个时代。在拯救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手术台面前,西方的刀和中国的肠胃的不和谐,也深深地体现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体现在鲁迅先生的包括希望和绝望的一切矛盾中。我们不但要从他的战斗中读出一份信心来,我们也要从他的颤抖中读出一份中国人的精神来。 传统是一条链环,它不是拘束人心的,而是在血脉深处的让人赖以生活的存在。想起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同胞是些怎样的人:难道鲁迅先生犀利的杂文与《诗》《书》《礼》《乐》就一点儿也产生不了共鸣吗? 鲁迅先生的杂文与孔孟经典的相通之处并非文字的优美,修辞的高超,而在于一种精神的暗合。寿宁先生写道:“鲁迅每年春节前,总是用‘大红八行笺’给我祖父写‘拜年信’,都是恭恭正正的小楷,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之类的话。”鲁迅先生对于吃人的封建礼教是憎恨的,但这里却显示出了他对具体的传统道德的尊敬的一面。鲁迅先生抨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时代的需要,如果鲁迅先生活到今天,或许也会为传统精神呐喊一声的。
以上就是鸿朗小编为您整理三四的意思和发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