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4月14日 已帮助: 621 人 来源:南京精锐 · 至慧学堂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年货潜规则的意思及反义词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瑜瑾于2018/4/14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年货潜规则的意思及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年货潜规则-概述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春节年货是必备的,很多人从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都要准备齐全,除了自己用,更多的是要做他用。那么购置年货都需要哪些东西呢?各种各样的年货每家总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的潜规则藏在里面。 春节年货种类五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 亲人必备规则 过年一定要走亲访友的,这类的年货准备占很大一部分。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对应的亲属也不同。每年过年老家我有四门亲戚需要拜访,都是父亲那一代的长辈,除此以外,我母亲这边有三家需要走动,另外,我这一辈除了和姑妈走动以外,还有一些表弟或者表哥,他们有的在广东,有的在上海,如果他们回家过年,也需要走动一下。每一家的年货都是必需的。 潜规则二 因人而异规则 年货也是分等级的,即使对亲人也是如此,因为亲人的关系远近不同,辈份不同,年货的多寡就有区别。再比如送给领导和下级的年货又不同,领导需要高档、稀罕一点的,否则没有特色,难以引起领导注意,对下属则一般讲求实用原则,带有慰问性质。虽然有些区别,但年货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花生油,鸡鸭鱼肉,点心,水果,酒类和穿着等。当然,也有直接送票子的,比如我每年年前会给小容和小韬的姨奶奶二百元钱,一般就不送年货了,但是年后去看她就不能直接送钱了。 潜规则三 礼尚往来规则 我还有很多同学和朋友,经常往来,有一部分是过年的时候一定要聚一聚的,大家都成家立业,家里也有长辈,过年一起去看望也是应该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这部分年货也是需要准备的。 潜规则四 恩人必报规则 人生路上,肯定会遇到贵人。我大姥娘家的三舅曾经在工作上帮助我,于我有恩,本来没有来往,但因为这个事情,每年年前我都去看望。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要去珍惜和尊重,送年货是感恩的一种方式。 潜规则五 利益相关规则 人都是有一定追求的,有些人可能会帮到你,比如领导或者同事,有些人可能需要支持你,比如下属和员工,过年的时候通过送年货可以联络感情,拉近关系,使工作更加有效率。对于一些人来说,每年这部分的花销占了绝大部分,上上下下都需要打点。
相关字词典推荐:
年货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niánhuò
注音:ㄋㄧㄢˊㄏㄨㄛˋ
基本解释: 过农历年的应时物品置办年货
相关字词典推荐:
年终奖排行是什么意思
年货记忆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年货记忆-概述 年年过春节,岁岁办年货。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年夜饭的餐桌前,常常会回忆起往年的春节,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双白边布鞋和军绿衣裤;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攥着副食本排队买带鱼的情景;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摆满鸡鸭鱼肉虾的年夜饭餐桌,甚至还会有人想起买了大彩电的那个春节,揣上手机的那个春节,搬进新居的那个春节和买了汽车的这个春节…… 时光飞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货上的花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也纷至沓来。年味是中国人复杂感情的融合与交织,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买年货可以说是超越消费行为的一种精神运动。 年货记忆-20世纪60、70年 “凭票购货”时代 10斤猪头1个,约6元;猪碎肉2斤,约1.2元;青菜数斤,约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约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挂,约1元;散酒2斤,1.2元;烟1条,1.4元;合计:26.8元。 20世纪60年代时,那时候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那时人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当时一家六口人吃好几天的。一般人家除了买个猪头,还会买一两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到了70年代末期,对肉开始挑剔了,开始买一块多钱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年货记忆-20世纪80年代 “抢购”彩电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质开始丰富起来,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单位也会分一些肉、瓜子、水果之类的。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家人置办一套新衣服,给孩子买些水果糖,送礼一般送烟酒、点心和水果。那时候花500元左右就可以过个好年。 进入8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资丰富了,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吃饭、穿衣不再犯愁。除夕时十几口子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特别热闹。过年的时候有鸡鸭鱼肉吃了,而且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置办新衣服,小孩子还有压岁钱,一般给10元、20元,多的也就50元,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有烟花放……那时候过年的礼物还是很传统,也就是糖、饼干、水果之类。 自从有了春节联欢晚会,每到过年看春晚是全家人最期待的时刻,那会儿,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是80年代一景儿。 此外,那个时候过年求吉利图喜庆,贴春联,大拜年,都有新特色。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年货记忆-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进入年货清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稳,由于收入不断提高,那时候过年比较敢花钱了,我换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添置新家具等也纳入了采购年货的范围,送礼也会选择档次高点的烟酒。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也一下子变成了50元、100元。 90年代,各种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逛商场、到菜场买年货成为人们的首选,一些开架式超市也悄然出现。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买肉也“喜瘦厌肥”了。除了传统的瓜子、糖果、花生之外,还会给小孩子买泡泡糖、膨化食品等零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物品种类多了,人们想吃啥都能买到。 年货记忆-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科学迅猛发展的世纪,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交融的世纪。 21世纪的人们为了回家过年历经辛苦,回家为了只是和家人吃顿团圆饭。为了妈妈能好好的休息一下,大家都选择在酒店里吃年夜饭了。条件好的家庭这时候往往选择全家一起去旅游。总结21世纪过年的最大特点是为了家人舍得花钱…… 置办全家的新衣,买上过年的年货,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年后,逛逛公园、看看亲朋好友,21世纪过个年,花费在一万以上……
还年药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返老还童之药。《大智度论》卷二二:“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是事如何然?”
以上就是瑜瑾小编为您整理年货潜规则的意思及反义词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