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9月8日 已帮助: 146 人 来源:咸阳秦学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啃老族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畏か于2019/4/1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啃老族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详细解释 尼特族的心态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去从事,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尼特族的特性 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 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 概况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生活状态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统计数据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类别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 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占10﹪左右; 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 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占10﹪; 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原因及事例 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生活现状调查:啃一口书本啃一口父母。 3年前,他从复旦大学某文科类专业本科毕业。 如今,当年的同窗好友,或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或在事业上小有成就。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惨败告终,无奈的“啃”了3年老。 刘文彪(化名),27岁,熟悉的朋友都叫他“彪哥”。 ◎为创大业想考研 在大学时,刘文彪是校团委调研部副部长,曾以精彩的竞选演说当选学院团学联主席;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他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主力队员。在学校里,他是风云人物,“彪哥”的名号也随之流传开来。 大三第二学期,他决定不找工作,专心考研。“我想在中国政坛上干一番大事业。考研是第一步,因为在我看来,学历意味着话语权,本科生说话的分量显然比不上博士。” 刘文彪直到大学毕业都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难度更高的考研英语成了他面前最难的一道坎。第一次考研,他准备了8个月,其间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大学最后一学期开学时,他看到了考研成绩:全部不及格,英语只有36分。“彪哥”随后开始漫长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4次落榜渐孤独 毕业后近3年的时间内,刘文彪没有找过工作。 第一年,由于长期坐着看书,他的体重从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语考分则从36分增加到40分。另外,总算有一门专业课及格了。 第二年,他虽每天坚持锻炼2小时,体重始终维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样停滞不前的还有考研成绩。 今年初,他第4次走进考场,总分却是4次考研中最低的一次。 3年内,他每天晚上11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其他时间要么在看书,要么在去看书的路上。一次次努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挥之不去的失败和一丝丝日渐增多的白发。 伴随失败的还有孤独。“整天就盼着手机响,但这3年来它就没响过几次。”曾经的好友都在忙着各自的学业和事业,他没有可以倾诉的伙伴。他渐渐忘了“彪哥”这个名号,因为已经太久没人这么叫过他了。 ◎父母南迁伴儿读 考研前,刘文彪的父母远在北京。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刻决定:来上海,全力支持儿子考研。 一家3口在杨浦区开鲁新村租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650元。7年前退休的母亲负责在家照顾儿子饮食起居。父亲辞去北京某大企业副总经理的职务后,在嘉定区某私营企业担任人事主管,月薪明显减少;因路途遥远,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小屋是毛坯房,唯一的电器是电视机。全家的衣服都得靠年过半百的母亲手洗。“高温天最难熬,房间如火炉一般,别说复习功课,就是光坐着也受不了。” “害父母陪我受苦了。”刘文彪的声音突然低沉起来,“本来应该是我给他们生活费,但每次伸手的却总是我,根本不敢抬头看他们。请不要采访我父母,已经欠他们够多了,不想再令他们担心。” ◎告别“啃老”也艰难 刘文彪明白,父母始终是他的坚强后盾。“他们经常笑着安慰我说,应该趁年轻多读书。这叫智力投资,任何一种投资都存在风险,暂时的卧薪尝胆是为了将来的飞黄腾达。” 今年3月,他遭遇第4次失败。5月份,他终于决定放弃考研,开始找工作,至今没有收获。 这段时间以来,他真切体会到了靠自己告别“啃老”的艰难。“现在找工作比3年前难多了。我必须调整心态,从最底层做起,还有可能准备一张‘虚假’简历,隐瞒曾4次考研的事实。” 这3年,出于兴趣,刘文彪在复习时经常“溜号”。规定的参考书越看越没劲,其他书籍倒看了不少。 在看《东周列国志》时,刘文彪学到一个词“依人者危”,意思是说,如果老依靠别人,就会很危险,即使是父母也一样。 “只要一找到工作,一拿到工资,就全部交给父母。”刘文彪在结束采访时特别强调。 “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 8月11日,“‘啃老族’系列报道之一”在本版刊登后,引起强烈反响。 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刘文彪属于第七类,与他境遇类似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不少。他们对辛劳的父母,怀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对远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实际的执着。矛盾交织之下,他们边“啃”书本,边“啃”父母。陶醉在对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他们连心理“断奶期”都还没过。 “啃老族”指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就业或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必须依靠父母养活的青年人。在英国英语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员,“NEET group”指啃老族群体。“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美国英语则称之为“boomerang child/kid”。 Boomerang原指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飞镖。例如: An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about 70% of the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now live off their parents, thus becoming Neets.”(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养活,因而成为啃老族。) In Japan,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in the Neet group who neither go to collage nor go to work..”(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加入到既不上学又不工作的啃老族。) The boomerang chil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n a nationwide scale.”(啃老族现象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如果把“啃老族”翻译为adult dependent child是不妥的。“adult dependent child”的意思是“有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比“啃老族”含义要宽泛。例如:An adult dependent child is one who is incapable of self-care because of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一个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是因为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而不能自理的人。) “啃老族”是当今紧张而忙碌生活的产物。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个啃老族已经30岁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这样翻译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其实严格地说,live on后面要跟sth,不跟sb;而live off后面可以跟sb或sth,意思分别是“靠什么人养活”和“靠什么活着”,目前还没有“live on sb”的搭配。例如:They live on a diet of bread and cheese.(他们靠吃面包和奶酪活着。)This unemployed worker lives on unemployment benefit.(这个失业工人靠失业救济金为生。) 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ff his parents.
相关字词典推荐:
啃啃哧哧是什么意思
读音:kěnkěnchīchī
注音:ㄎㄣˇㄎㄣˇㄔㄔ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说话吞吞吐吐。梁斌《红旗谱》三:“朱老忠一问,严志和红了脸,怯生生楞了一下,啃啃哧哧说:‘我要闯关东,离开这个愁根子。’”
啃亲族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啃亲族,继啃老族之后的又一最新族群,他们并非生活不下去,而是喜好依赖家中经济条件稍好的亲戚生活,隔三差五或者过年专门登门造访,带上上学的娃娃或者生病的某某,美其名曰“拜访”,实际上是希望博得亲戚的怜悯之心,能掏点钱出来最好。而被“啃”的人则大多碍于面子不好说,心里不好受,但还是得绷起。详细解释 简介 啃亲族啃亲族是继啃老族之后的又一最新族群,他们并非生活不下去,而是喜好依赖家中经济条件稍好的亲戚生活,隔三差五或者过年专门登门造访,带上上学的娃娃或者生病的某某,美其名曰“拜访”,实际上是希望博得亲戚的怜悯之心,能掏点钱出来最好。而被“啃”的人则大多碍于面子不好说,心里不好受,但还是得绷起。 2010年2月春节期间,有人发表帖子道苦:春节本是一年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可今年这个年,网友“西科如花”就过得相当郁闷,原因很简单,他被“啃亲”了。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有亲戚从成都经过,除了贴钱请住宾馆、买火车票之外,别人随便到家里来一趟就是几大百出去了,刚送走一家,马上又要来下一家,怎么办呢,还不是只有硬着头皮接到。近日,郁闷的“西科如花”把自己的“被啃亲”遭遇发到论坛上,网友们对此深表同情,当然,也帮他想了不少点子。 特点 1、收入一般偏低。 2、有特别的嗜好——喜欢依赖亲戚中经济条件稍好的人。 3、喜欢走亲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此获得财物,节假日更甚。 4、善于博取亲戚的同情,如带上生病的家属造访亲戚,企图以此获得财物。 典型类例 2010年2月20日媒体曝,成都一月入4000元的小家庭,春节期间频繁接待老家亲戚,男主人大呼遭不住。春节本是一年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可今年这个年,网友“西科如花”就过得相当郁闷,原因很简单,他被“啃亲”了。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有亲戚从成都经过,除了贴钱请住宾馆、买火车票之外,别人随便到家里来一趟就是几大百出去了,刚送走一家,马上又要来下一家,怎么办呢,还不是只有硬着头皮接到。郁闷的“西科如花”把自己的“被啃亲”遭遇发到论坛上,网友们对此深表同情。 发帖诉苦:“啃亲”大军啃得我遭不住 忙了一年了,好不容易在春节能清闲一下,谁料“啃亲”大军来势汹汹。“谁家没几个困难点的亲戚?”网友“西科如花”非常理解有些亲戚的难处,但理解归理解,谁也架不住今天来一家明天又来一家。他也搞不懂,为什么老有亲戚要从成都过,这一过不要紧,要帮着订宾馆、买火车票、机票……昨天送走一家,今天又来一家,“西科如花”这个年就在这些迎来送往中度过了。 说句包路费亲戚干脆坐飞机 前两天,“西科如花”家里来了个亲戚的女儿,这个亲戚家庭月收入大约2000元左右,女孩在北方上大学。来之前,“西科如花”想到他们家里经济不宽裕,就主动提出,她来成都的路费他包了,谁知人家是坐飞机来的。这不得不让他想起前一年,当时这个亲戚说让孩子考北方学校是为了锻炼她,假期还可以打打工,但第一回去也不熟悉路,就坐飞机吧,于是“西科如花”补贴了500元机票钱。哪晓得今年寒假不但没像之前说的要留在学校打工,还仍然坚持坐飞机回来。“西科如花”那个郁闷啊,包了她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不算,这回看来机票钱多半也脱不到爪爪了。 亲戚换笔记本我穿19元的裤子 还有些亲戚,虽然没要求要坐飞机,不过火车票还是明确提出要买卧铺的。此外,还要给他们带来的小孩发过年钱,而这些亲戚从来想不起给“西科如花”的小孩发过年钱。刚送走的那位亲戚,去年买的笔记本坏了个小零件,今年来成都又买个新的,再看看自己,还在用大学时代的电脑,快6年了一直用,这个来“啃亲”的却每年买新的。 有些亲戚嘴上还说得很好听:“也就我们来看你们了。”其实“西科如花”心里一直念着:别来别来。自己一月也才2000块,跟老婆加起也才4000,房贷每月1300,幸好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平时就上上网,不然月月光。一到过年,这些亲戚实在是“啃”得自己恼火,“西科如花”说,自己要是有钱人的话,啃啃也就算了,自己都是去荷花池买19元一条的裤子,实在挨不住这种“啃”法。有时候忍不住想当面说,但又碍于面子,毕竟都是家里的亲戚,所以想请网友们出出主意。 网友支招 啃亲族毛线线:我身边也有这种人,摆起来简直是“血泪史”啊,不说了,楼主我深深理解你。 scarlett223:我觉得管下饭就仁至义尽了。其他的都该他们自己买,遇到这些亲戚还是恼火。 yyzjll:凤凰男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你一直不说,人家还以为你年入百万了,面子害死人啊。 17867252:我还是觉得楼主找机会直接说清楚算了,要不找个时间,也装神,在他们面前念你们现在经济紧张了,再不然直接找他们借钱。 安安妈妈:我帮侄儿侄女买车票、机票什么的都要收钱啊,姐姐们也没有不高兴。 12367:你老婆没意见么?我觉得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你如果一直不说,只是来论坛上发泄,得到的只能是心头的安慰。 言论 网友大笨虎认为:对于“啃亲族”及其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源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漏洞加之一定的时限,势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形成啃亲族群体。而促成啃亲族的家庭教育漏洞又主要源于溺爱与“空壳教育”两个方面,前者是因溺爱发生和发展;后者是教育不当或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总之,啃亲族的出现有很多想象和分析的空间。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凡是“啃亲族”一干人等,素质都相对低下,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被啃亲族果断拒绝,放不下面子就是纵容,纵容的结果小则累及自己,大则给国家的发展拖后腿。
家务啃老族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家务啃老族-简介 家务啃老族是指新婚小两口和父母共同居住在一个小区,以方便父母给自己的家庭做家务的现象。 家务啃老族-产生原因 80后可以算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在家被宠爱惯了,家务能力不足以照顾别人甚至难以照顾自己,随着他们开始结婚生子,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家务活都变成了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零家务”一族由此应运而生。与父母生活在一地的零家务族便衍化成了“家务啃老族”。 家务啃老族-具体表现 80后夫妻和双方父母的家都在一个小区里。几乎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回各自父母家吃饭。或者一起去男方父母家,或者一起去女方父母家。再不然就出去和朋友聚会。两人极少开伙,偶尔开个伙,最多是下个方便面,从未炒过菜。冰箱里基本都是水果、饮料、啤酒,及可以随时吃的香肠、方便面等。和父母在一个小区居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有人说,“无论你多大年龄,无论你能力多强,在父母眼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了家务啃老族身上。他们家的钥匙,双方父母家里都有一把。一是用来做备用;二是平时白天小两口都上班时,方便退休在家的母亲来家里帮他们做家务。 家务啃老族-前提条件 1、父母愿意; 2、住的不能太远; 3、双方关系保持的不错; 4、最重要的就是新婚小两口太懒; 家务啃老族-社会评议 调查显示,喜欢“零家务”的“80后”,职业多为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很明显。对于家务啃老的现象社会上争议颇大。对于缓解年轻人生活压力,增加两代人沟通方面,家务啃老的确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当80后夫妻们生活能力不足,难以支撑起家时,父母边帮边教有不错的效果。但是,更多的“家务啃老族”们压根就不想承担生活的责任,家务啃老与经济啃老不同,更是一种责任的缺失。
以上就是畏か小编为您整理啃老族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