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月25日 已帮助: 734 人 来源:南通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焚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颉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撮土焚香
中文发音:cuōgǔfénxiāng。
成语解释: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成语造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烧香敬神
焚符破玺
中文发音:fénfúpòxǐ。
成语解释:烧毁信符,打碎玉印。意思是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信符,打碎玉印,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
成语出处:《庄子-外篇-胠箧第十》: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相关成语推荐:
焚琴鬻鹤
焚香膜拜
中文发音:fénxiāngmóbài。
成语解释:见“焚香礼拜”。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唐孺人墓志铭》:“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成语使用:作谓语;表示尊敬服从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焚膏继晷
中文发音:féngāojìguǐ。
成语解释: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造句: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成语辨析:~与“夜以继日”有别:~多用在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活动。~多用于书面;比较典雅;“夜以继日”比较通俗。
玩火自焚
中文发音:wánhuǒzìfén。
成语解释: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玩:玩弄;焚:烧。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成语造句:扩张主义者到处侵占别国领土,但是玩火自焚,必以彻底失败告终。
成语辨析:~和“作茧自缚”;都含有“做了某事反而使自己不利”的意思。但~语意较重;是使自己受害;“作茧自缚”语意较轻;是使自己受束缚。这两个成语一般不能通用。
象齿焚身
中文发音:xiàngchǐfénshēn。
成语解释: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成语造句:正是:山木自寇,象齿焚身。恫哉李督!死不分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一回)
成语使用:紧缩式;作宾语;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焚林竭泽
中文发音:fénlínjiézé。
成语解释: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喻只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成语造句: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窃恐焚林竭泽之后,能无鱼惊鸟散之忧?”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芝艾俱焚
中文发音:zhīàijùfén。
成语解释: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焚薮而田
中文发音:fénsǒuértián。
成语解释: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刳胎焚夭
中文发音:kūtāifényāo。
成语解释: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成语出处:《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成语造句:臣闻之,有巢毁卵,而凤凰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战国策-赵策四》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残暴的人
以上就是昆颉小编为您整理带焚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