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长春培训学校 > 长春秦学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关于淆的成语

关于淆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8日       已帮助: 946 人       来源:长春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关于淆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滢玮 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混淆视听

中文发音:hùnxiáoshìtīng。

成语解释: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成语造句:那些人经常故意混淆视听,影响很坏。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混淆黑白

中文发音:hùnxiáohēibái。

成语解释: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成语造句:盖党史见纷争,混淆黑白,虽稍与立异者,犹不可保,况素非其类邪?(章炳麟《致梁启超书》)

成语辨析:见“颠倒黑白”(244页)。


黑白混淆

中文发音:hēibáihùnxiáo。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成语造句:……君子见斥,不人骤迁,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明史聊让传》)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故意制造混乱


混淆是非

中文发音:hùnxiáoshìfēi。

成语解释: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成语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成语造句:那些人经常故意混淆是非,影响很坏。

成语辨析:(一)~和“指鹿为马”都有“违背事实;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指鹿为马”完全是故意的;并时有咄咄逼人之势;~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二)见“颠倒黑白”(244页)。


良莠淆杂

中文发音:liángyǒuxiáozá。

成语解释: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成语出处:《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玉石混淆

中文发音:yùshíhùnxiáo。

成语解释:比喻好坏混杂。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成语造句:[庙]两旁皆过客诗句,楹楣户牖,题染无余,往往玉石混淆,殊不可读。★宋-岳珂《桯史-淮阴庙》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淆乱视听

中文发音:xiáoluànshìtīng。

成语解释: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成语出处:《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成语造句:慕湘《晋阳秋》第31章:“可能他们是想淆乱视听,乘机讨兰委员的口气。”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故意混淆


以上就是滢玮 小编为您整理关于淆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上一篇 :渊字开头的成语下一篇 :有淮的成语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