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5月22日 已帮助: 719 人 来源:衢州戴氏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唾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月棠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拾人唾余
中文发音:shíréntuòyú。
成语解释:见“拾人涕唾”。
成语出处: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别人言论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唾手可取
中文发音:tuòshǒukěqǔ。
成语解释:很容易就能得到。
成语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成语造句:唾手可取的东西我们不能拿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比喻极容易得到
交詈聚唾
中文发音:jiāolìjùtuò。
成语解释:谓一齐唾骂。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朝班》:“时蔡虚台为仪郎,当主议,稍以极事折之,为豺绣交詈聚唾,因调停为常朝大朝之说,总之无成规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唾面自干
中文发音:tuòmiànzìgān。
成语解释: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语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成语造句: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唾面自干。(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
成语使用: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唾地成文
中文发音:tuòdìchéngwén。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成语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拾人唾涕
中文发音:shíréntuòtì。
成语解释:见“拾人涕唾”。
成语出处: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别人言论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咳唾成珠
中文发音:hàituòchéngzhū。
成语解释: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成语造句:宋-梅尧臣《依韵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还朝》:“池塘梦句君能得,咳唾成珠我未闲。”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言谈不凡或诗文优美
仰面唾天
中文发音:yǎngmiàntuòtiān。
成语解释: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相关成语推荐:
仰观俯察
中文发音:yǎngguānfǔchá。
咳珠唾玉
中文发音:kézhūtuòyù。
成语解释: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成语出处:林学衡《新猛近稍习词章》诗:“俪白妃青从检点,咳珠唾玉定纷纶。”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用于言谈或诗文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向天而唾
中文发音:xiàngtiānértuò。
成语解释: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相关成语推荐:
向声背实
以上就是月棠小编为您整理带唾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