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9日 已帮助: 794 人 来源:佛山瑞思学科英语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关庐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新念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初出茅庐
中文发音:chūchūmáolú。
成语解释: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造句: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刚出道
庐山面目
中文发音:lúshānmiànmù。
成语解释: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清段雪亭《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成语造句:我们要揭开他的庐山面目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真相
三顾茅庐
中文发音:sāngùmáolú。
成语解释: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造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草庐
中文发音:sāngùcǎolú。
成语解释:见“草庐三顾”。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草庐三顾
中文发音:cǎolúsāngù。
成语解释: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成语造句:郁达夫《槟城三宿记》:“草庐三顾恩难报,今日相逢喜十分。”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倚人庐下
中文发音:yǐrénlúxià。
成语解释:指依靠别人生活。
成语出处: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茅庐三顾
中文发音:máolúsāngù。
成语解释:见“草庐三顾”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成语造句: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以上就是新念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庐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