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7月4日 已帮助: 748 人 来源:徐州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关于芥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正梅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纤芥之疾
中文发音:xiānjièzhījí。
成语解释: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成语造句:就是纤芥之疾,我们也不能大意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虎珀拾芥
中文发音:hǔpòshíjiè。
成语解释: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
相关成语推荐:
虎狼之威
不存芥蒂
中文发音:bùcúnjièdì。
成语解释: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成语造句:他一向是心里不存芥蒂的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
心存芥蒂
中文发音:xīncúnjièdì。
成语解释: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成语造句:〖示例〗若在平时,吴佩孚定要反对,此际却心存芥蒂,貌为客气。★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六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杀人如芥
中文发音:shārénrújiè。
成语解释:芥:小草。杀人像割草。形容杀人不当一回事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剿寇》:“不断征云叆叆,鬼哭神号,到处里染腥风,杀人如芥。”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等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滚芥投针
中文发音:gǔnjiètóuzhēn。
成语解释:芥:小草。滚动芥籽,把针投掷进小的孔眼。比喻事情进展很慢,成效小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针芥之契
中文发音:zhēnjièzhīqì。
成语解释:同“针芥相投”。
成语出处: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成语使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如拾地芥
中文发音:rúshídìjiè。
成语解释: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成语造句:南朝-梁-任彦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辎鉼青紫,如拾地芥,而惰游废业,十室而九。”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状语;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针芥相投
中文发音:zhēnjièxiāngtóu。
成语解释:《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成语造句:其机锋作用真可与侄女针芥相投,只怕这样人一时也寻不出来。★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针芥之合
中文发音:zhēnjièzhīhé。
成语解释:同“针芥相投”。
成语出处: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成语使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正梅小编为您整理关于芥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