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9月3日 已帮助: 820 人 来源:乌鲁木齐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关于寇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橘亓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成王败寇
中文发音:chéngwángbàikòu。
成语解释: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成语造句: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借寇赍盗
中文发音:jièkòujīdào。
成语解释: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其中近年所买夷炮,约居三分之一,尽以借寇赍盗,深湛愤恨。”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无寇暴死
中文发音:wukoubàoshi。
成语解释: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相关成语推荐:
无家无室
中文发音:wújiāwúshì。
负乘致寇
中文发音:fùchéngzhìkòu。
成语解释: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于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竞欲夺之。”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
成语出处: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成语造句:城峻冲生,负乘致寇,惟陛下图之。★《晋书-张祚传》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赍粮藉寇
中文发音:jīliángjièkòu。
成语解释: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成语造句:清-夏燮《中西纪事》第16卷:“是国家正供之人,适足为赍粮藉寇之资。”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做蠢事
视为寇雠
中文发音:shìwéikòuchóu。
成语解释:《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仇视。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相关成语推荐:
视为儿戏
视如寇仇
中文发音:shìrúkòuchóu。
成语解释: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成语造句: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如寇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成语使用: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山木自寇
中文发音:shānmùzìkòu。
成语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成语使用:作定语;指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寇不可玩
中文发音:kòubùkěwán。
成语解释: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败寇成王
中文发音:bàikòuchéngwáng。
成语解释: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橘亓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寇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