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8月31日 已帮助: 804 人 来源:温州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关于得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景明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必不得已
中文发音:bìbùdéyǐ。
成语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成语造句:〖示例〗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唐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实在不得不如此
各得其宜
中文发音:gèdéqíyí。
成语解释: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成语出处:《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成语造句:请以漳水为一渎,并前为五。以淮水配西岳,漳水配北岳,济水配中岳,庶随正方,各得其宜,阴阳克和,风雨时若。★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漳渎》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淘沙得金
中文发音:táoshādéjīn。
成语解释: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成语出处:《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成语造句: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也。”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去粗取精
小人得志
中文发音:xiǎoréndézhì。
成语解释: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成语出处: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成语造句:至于内里这位宝小姐,真正是小人得志,弄得个气焰熏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奸邪的人得到重用
得失相半
中文发音:déshīxiāngbàn。
成语解释: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成语造句: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不相上下
佐雍得尝
中文发音:zuǒyōngdé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雍得尝,佐斗得伤。’此书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宽严得体
中文发音:kuānyándétǐ。
成语解释:得体:合乎分寸。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有分寸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咎有应得
中文发音:jiùyǒuyīngdé。
成语解释: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成语造句:他违犯交通规则,骑车带人,被罚款5元,这是咎有应得。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一得之见
中文发音:yīdézhījiàn。
成语解释: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成语造句: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成语辨析:~和“一孔之见”;都指一点不全面;不深刻的见解;都可以作谦词。有时可通用。但~偏重在见解的“肤浅”;“一孔之见”偏重在见解的“狭隘、片面”。
塞翁得马
中文发音:sāiwēngdémǎ。
成语解释: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景明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得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