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赣州培训学校 > 赣州戴氏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症的成语推荐

症的成语推荐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已帮助: 796 人       来源:赣州戴氏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症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展眉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对症之药

中文发音:duìzhèngzhīyào。

成语解释: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相关成语推荐:

对症下药


对症发药

中文发音:duìzhèngfāyào。

成语解释: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成语造句:求其箴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采取具体对待的办法处理问题


对症用药

中文发音:duìzhèngyòngyào。

成语解释: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成语出处: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采取有效的措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疑难杂症

中文发音:yínánzázhèng。

成语解释: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风马牛》:“然而那下面的一个名词,却不写尚可,一写倒成了疑难杂症。”

成语造句: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6回:“这郎中专治疑难杂症,素有‘王神仙’之称。”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医学等


不治之症

中文发音:bùzhìzhīzhèng。

成语解释: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成语造句: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治不好的绝症


洞见症结

中文发音:dòngjiànzhèngjié。

成语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成语造句: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对症下药

中文发音:duìzhèngxiàyào。

成语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成语造句: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成语辨析:~和“有的放矢”;都有“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的意思。但~偏重在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措施和办法;“有的放矢”偏重在有目的;有针对性。


以上就是展眉小编为您整理症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上一篇 :病字开头的成语下一篇 :描写脊的成语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