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8月9日 已帮助: 1013 人 来源:天津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济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眉薄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衣冠济楚
中文发音:yīguānjǐchǔ。
成语解释:冠:帽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衣冠济楚庞儿俊,可知道引动俺莺莺。”
成语造句: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还要衣冠济楚的装著体面来戏弄老娘!是何道理?”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形容人
济困扶危
中文发音:jìkùnfúwēi。
成语解释: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成语造句: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博施济众
中文发音:bóshījìzhòng。
成语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成语造句: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乐于助人
宽猛并济
中文发音:kuānměngbìngjì。
成语解释:见“宽猛相济”。
成语出处: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第六卷:“入闱后,巨细躬亲,宽猛并济,诸事秩然。”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措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济世经邦
中文发音:jìshìjīngbāng。
成语解释:济:拯救,救助;邦:国家。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明-屠隆《彩毫记-知畿引退》:“此行指望济世经邦,谁想竟成画饼。”
成语造句:明-洪应明《菜根谭》:“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治理国家
普济群生
中文发音:pǔjìqúnshēng。
成语解释:同“普度众生”。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佛教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拨乱济危
中文发音:bōluànjìwēi。
成语解释: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成语出处: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人力挽狂澜
褒贬解析:属褒义成语
饔飧不济
中文发音:yōngsūnbùjì。
成语解释:同“饔飧不继”。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济,我这里有白银十两,暂且拿去使用。”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扶危济急
中文发音:fúwēijìjí。
成语解释:犹扶危济困。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
褒贬解析:属褒义成语
材优干济
中文发音:cáiyōugànjǐ。
成语解释: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成语出处:《清史稿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才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眉薄小编为您整理带济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