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1月13日 已帮助: 832 人 来源:佛山卓越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怕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泅渡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怕鬼有鬼
中文发音:pàguǐyǒuguǐ。
成语解释: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最恶的是虫名,他偏要钻出来,真是‘怕鬼有鬼’。”
成语造句:他怕鬼有鬼的样子证明心中有鬼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害怕什么,偏会碰到什么
怕三怕四
中文发音:pàsānpàsì。
成语解释:这也怕,那也怕。比喻顾虑太多,不能做出决定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昌叫你写,就是说你行,叫你拿主张。你怕三怕四干什么。”
成语造句:你这样怕三怕四的还能干好事?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胆小怕事
耽惊受怕
中文发音:dānjīngshòupà。
成语解释:担受惊吓
成语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成语造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担惊受怕
中文发音:dānjīngshòupà。
成语解释: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成语造句: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贪生怕死
中文发音:tānshēngpàsǐ。
成语解释: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成语造句:他们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曲波《林海雪原》二)
成语辨析:~形容人为求活命;害怕死亡;丧失人格;而苟且偷生指得过且过将就活着;含贬义;批评贪生怕死之人;有时并不含贬义;只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怕死贪生
中文发音:pàsǐtānshēng。
成语解释:同“贪生怕死”。
成语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成语造句:我不象你这等怕死贪生,甘心卑污苟贱,给那恶僧支使,亏你还有脸说来劝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没有骨气
怕痛怕痒
中文发音:pàtòngpàyǎng。
成语解释:比喻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成语出处: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哈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小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怕硬欺软
中文发音:pàyìngqīruǎn。
成语解释: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成语造句: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也这般顺水推船。”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人畏强欺弱
担惊忍怕
中文发音:dānjīngrěnpà。
成语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欺软怕硬
中文发音:qīruǎnpàyìng。
成语解释: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成语造句: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
成语辨析:~和“欺善怕恶”;都可以表示“欺负弱小的;害怕强大的”之意;但是~是从势力上来说的;欺负势力小的;害怕势力大的;而“欺善怕恶”是指欺负善良的;害怕凶恶的;是从性格上说的。
以上就是泅渡小编为您整理描写怕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