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4月24日 已帮助: 856 人 来源:哈尔滨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性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鲸吞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颐神养性
中文发音:yíshényǎngxìng。
成语解释:谓保养精神元气。
成语出处:《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
成语造句:颐神养性,省畋游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旧唐书-岑文本传》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灭绝人性
中文发音:mièjuérénxìng。
成语解释: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成语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成语造句: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我死难同胞达三十余万。
成语辨析:~和“伤天害理”;都有“凶狠残忍”的意思。但~偏重在“毫无人性”;“伤天害理”偏重在“丧尽天良”。
动心忍性
中文发音:dòngxīnrěnxìng。
成语解释: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成语造句:古之贤哲,孰不病贫?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动心忍性,方为志人。(明赵弼《疥鬼对》)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习与性成
中文发音:xíyǔxìngchéng。
成语解释: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成语出处:《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成语造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一介弱女,落在驵侩之手,习与性成,恐已无可救药。”
成语使用:紧缩式;作谓语;同习惯成自然
身家性命
中文发音:shēnjiāxìngmìng。
成语解释: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成语造句:丁玲《水》:“我带起人出去,是担着身家性命的危险呢!”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家人的生命和财产
化性起伪
中文发音:huàxìngqǐwěi。
成语解释: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成语造句:罗惇融《文学源流》:“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荀子化性起伪之意。”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毁不灭性
中文发音:huǐbùmièxìng。
成语解释: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成语出处:《孝经-丧亲》:“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成语造句:《梁书-昭明太子传》:“毁不灭性,圣人之制。”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服丧等场合
熏陶成性
中文发音:xūntáochéngxìng。
成语解释: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成语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成为习性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穷理尽性
中文发音:qiónglǐjìnxìng。
成语解释: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成语出处:《易-说卦》:“穷理尽兴,以至于命。”
成语造句: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知精意。(清方宗诚《桐城文录序》)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穷究事理
伐性之斧
中文发音:fáxìngzhīfǔ。
成语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成语造句: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以上就是鲸吞小编为您整理带性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