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5月30日 已帮助: 836 人 来源:重庆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冲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旭彬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怒气冲天
中文发音:nùqìchōngtiān。
成语解释: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成语造句:任大老爷见了,更加怒气冲天。(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三回)
成语辨析:见“勃然大怒”(78页)。
樽俎折冲
中文发音:zūnzǔshéchōng。
成语解释: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谓击退敌军。
成语出处: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成语造句: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必可留作悬案,为他日樽俎折冲之馀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编》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厌难折冲
中文发音:yànnánzhéchōng。
成语解释: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成语造句:明-文征明《乡里祭沈都宪文》:“厌难折冲,边用靖谧。”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气冲牛斗
中文发音:qìchōngniúdǒu。
成语解释: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成语出处:唐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成语造句: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牛斗,举青龙刀望忠便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怒气很盛
四冲六达
中文发音:sìchōngliùdá。
成语解释:四通八达的要道。
成语出处: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东冲西撞
中文发音:dōngchōngxīzhuàng。
成语解释:谓无把握地四处奔走寻找。
成语出处: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撞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首当其冲
中文发音:shǒudāngqíchōng。
成语解释: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成语造句: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一节:“是没有疑义的,平原的游击根据地自将首当其冲。”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首先受到攻击
尊俎折冲
中文发音:zūnzǔshéchōng。
成语解释: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后以“尊俎折冲”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
成语出处: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成语造句:尊俎折冲,呈赤云之胜气;江山如画,照黄纸之除书。★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冲州过府
中文发音:chōngzhōuguòfǔ。
成语解释:见“冲州撞府”。
成语出处:《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漂泊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冲州撞府
中文发音:chōngzhōuzhuàngfǔ。
成语解释:冲:向前直闯。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二十七回:“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赔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又四十回:“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成语造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0回:“你倒鸟村,我们冲州撞府,那里不曾去,到处看出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漂泊
以上就是旭彬小编为您整理带冲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