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5月14日 已帮助: 777 人 来源:重庆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扛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月棠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扛鼎拔山
中文发音:gāngdǐngbáshān。
成语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造句: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力大无比
扛鼎抃牛
中文发音:kángdǐngbiànniú。
成语解释: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成语造句:汉-扬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拔山扛鼎
中文发音:báshāngāngdǐng。
成语解释: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成语造句: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力能扛鼎
中文发音:lìnénggāngdǐng。
成语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成语造句: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以上就是月棠小编为您整理扛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