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2月5日 已帮助: 782 人 来源:长沙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夕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北念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夕一朝
中文发音:yīxīyīcháo。
成语解释:同“一朝一夕”。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成语造句:这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一夕一朝所能完成的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否定句
只争旦夕
中文发音:zhīzhēngdànxī。
成语解释:亦作“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抓紧时间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夕阳西下
中文发音:xīyángxīxià。
成语解释: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成语造句: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黄昏
亡不待夕
中文发音:wángbùdàixī。
成语解释: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相关成语推荐:
丧胆亡魂
中文发音:sàngdǎnwánghún。
朝不谋夕
中文发音:zhāobùmóu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
成语造句: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谋夕。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昼干夕惕
中文发音:zhòugànxītì。
成语解释:日夜勤勉戒慎。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成语出处:语出《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相关成语推荐:
昼夜兼行
今夕何夕
中文发音:jīnxīhéxī。
成语解释: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成语造句:歌云:今夕何夕?存耶?没耶?良人去兮天之涯,园树伤心兮三见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
成语使用:作宾语、分句;用于赞叹语
朝发夕至
中文发音:zhāofāxīzhì。
成语解释:早上出发;晚上到达。
成语出处:唐韩愈《鳄鱼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成语造句: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两地距离近
朝不保夕
中文发音:zhāobùbǎoxī。
成语解释: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成语造句:这通告示,轰动了整个固始城,津津乐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成语辨析:“朝不虑夕”和~都形容形势危急。但“朝不虑夕”可强调“只能顾眼前”的意思;~可强调随时保不住的意思。
昼乾夕惕
中文发音:zhòuqiánxītì。
成语解释: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成语出处:语出《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前蜀杜光庭《贺臣体渐痊愈表》:“昼乾夕惕,焦劳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忧轸而寒暄爽候。”
成语造句:前蜀-杜光庭《贺圣体渐痊愈表》:“昼乾夕惕,焦劳而腠理愆和;旰食宵衣,忧珍而寒暄爽候。”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以上就是北念小编为您整理夕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