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南京培训学校 > 南京精锐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干旱区的意思

干旱区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4日       已帮助: 586 人       来源:南京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干旱区的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瘾友于2018/3/24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干旱区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由于气候—水文过程的分异,地球上各地区的蒸发与降水不平衡。简单地讲,当蒸发超过降水,形成“缺水的干旱地区”,反之形成“富水的湿润地区”。水循环过程是复杂的。通常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一般研究的干旱区(arid area)是二者的总称。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以干燥度定义干旱区,干燥度是由经验公式得到的。197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提出的荒漠化图以干旱指数P/Etp来确定干旱区。这里P为降水,Etp为由彭曼方法计算得到的蒸腾。它综合反映了气温、风和太阳辐射。P/Etp<0.03的地区为极端干旱区,0.03≤P/Etp<0.20为干旱区,0.20≤P/Etp<0.50为半干旱区。详细解释  地貌特征  干旱区在地貌特征方面常以风沙地貌或荒漠地貌为主,形成沙漠、戈壁和雅丹地形。赵松乔(1985)把中国沙漠、戈壁为主体的荒漠地区归纳成两种模式,一是内陆盆地式,从盆地中心开始,依次为流动沙地→固定半固定沙地,土质平地及绿洲→堆积戈壁→剥蚀-侵蚀戈壁→侵蚀-剥蚀山地。其空间结构以盆地中心作同心状分布。二为蒙古高原式,空间结构从高原本部向外缘山地及外沿地区作放射状排列,可分两个亚型,在干旱区为广阔剥蚀戈壁(高原中心)→流动或固定、半固定沙地→边缘山地→黄土堆积(外沿地区)。  中国干旱区外缘山地,由于其高大的山体截取高空气流中的水汽,因此获得较多降水,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700—800mm,甚至更多,因此在山地可形成河流,河川径流出山口以后,分散流经于由戈壁构成的极易渗漏的冲积扇上,河水即强烈渗漏而损耗殆尽,如格尔木河出山口后流行十几公里即全部渗入地下,即使较大的河流,其渗漏量也可达河水的30—60%。从山地向盆地中心过渡,可以明显地划分出径流形成带与径流散失带,在盆地核心的荒漠部分,无径流存在。径流形成带与散失带的衔接点一般不是发生在出山口处,而是在荒漠化程度向山地推进处,一般讲,荒漠化程度越高的山地,高程亦高。在径流形成带内,河川径流量随水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地貌过程以水蚀为主,在径流散失带,出现相反的水文学特征。  山前冲积扇是我国干旱区的重要地理单元,干旱区农业主要发展于冲积扇的细上带。冲积扇在山前形成了广阔的山前平原,其分带自山区向盆地依次为山地、粗粒带、细土带。我国干旱区另一种类型的山前冲积扇,由于山体坡度很陡,规模很小,洪积、坡积形成的冲积扇一般从山麓向平原延伸数公里即告结束,这一类冲积扇常被称为“洪积锥”。由洪积锥连接形成洪积裙。在冲积扇前缘,地下水丰富,形成干旱区中的绿洲。由较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沉积物粒度结构上有类似三角洲的地方,有人称之为陆地三角洲。这类三角洲型冲积扇地下水埋藏浅,水量丰富,是供水优良的冲积扇,天山山麓冲积扇的三种类型,第三种冲积扇在细土带发展了绿洲农业,特别具有生态意义。  干旱区土壤和植被与相应纬度湿润地区有显著不同。干旱-半干旱区土壤一般薄,处于干燥状态,成土作用微弱,母质较粗。表层有机质含量普遍很低,整个剖面均含有碳酸盐。在干旱区,植物有富集土壤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干旱地区可观察到。  在中国干旱区的荒漠地带,地带性土壤为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多孔状结皮、有机质含量低、碳酸钙表聚性、石膏和易溶性盐分在剖面下部积聚。灰漠土的发育多与细土结构相联系,土层较厚,是良好的宜农土地资源。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具较强的粗骨性(母质较多),农耕有困难,牧业利用价值也低。非地带性的风沙土和绿洲土是两种重要的土类。风沙土发育于砂质母质,剖面分异差,明显表现出母质性状,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石膏和易溶性盐分较少累积。绿洲土和水稻土是灌溉绿洲中的最主要土地类型。绿洲土的腐殖质累积比较明显,并表现为沿剖面的均匀分布,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可达1—2%,土壤中磷、钾含量丰富,剖面表现出明显的脱盐现象,含盐量可在0.2—0.3%以下,pH值在8.0左右。盐土是这种环境区表征性的隐域性土类,广泛分布在平原地下水位高(1—3m),径流排泄作用弱的地带,其上生长的植物多属盐生和耐盐生的灌木和草类。另外,还有龟裂土、草甸土、沼泽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植被特点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据中国植物地理学家们的研究,中国典型荒漠草原群落的优势种分为三类,第一类矮丛禾草,第二类丛生杂类草,第三类小半灌木。典型荒漠植物以灌木占优势,在石质、砾质和石膏区的极严酷的生境中,植被非常稀疏,在地下水溢出带和河流、盆地附近以及绿洲周围,有时有生长繁茂的胡杨、灰杨、榆等。与草甸草原相比,干旱区植被主要成分的营养价值较高,但较低矮,不便刈割或牛马的放牧;其中大多粗糙具刺,仅适于山羊和骆驼,放牧地的载畜量一般很低。据估计,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鲜草年产量分别为1500—4000kg/ha,800-1500kg/ha和400—800kg/ha,季节性变化可达50—75%,秋季牧草干重最高。  沙漠化  干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沙漠化规模大,影响长远,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挑战。所谓沙漠化,在中国指的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演变和人为的破坏,在原来不是沙漠或沙地的地方出现沙漠、沙地或类似沙漠、沙地景观的过程,在有些地方,表现为原来固定的沙丘活化,周围的草场出现流沙,植被破坏,灌溉农地出现水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产生沙漠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旱缺水是最基本的原因,沙漠化地区在第四纪时期一般为松散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物质疏松。它们为土地沙漠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区域的风力条件也是沙漠化的原因。某些地方,草场中猖獗的鼠类破坏植被,使土地蒸发加大,也是沙漠化的原因之一。人为的因素包括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例如陕北榆林、靖边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在唐代以前,还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气候趋于干旱,宋以来流沙记载渐多,到了明初成化年间(l5世纪70年代),中原王朝为阻止游牧民族南下掠夺,在这一带修筑长城,移民驻军,大肆开垦,加剧了沙漠化。18世纪以来,清政府以“移民实边”的名义,移民垦种,终使长城以外宽达几十公里的地带草原破坏,形成流沙遍布的景象。  朱震达认为风力吹蚀下的沙漠化过程有下列的地貌-植被景观特征:l)发生阶段: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即存在潜在沙漠化。2)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沙漠化(沙漠化土地占地面积20—50%)。3)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活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以上,为严重沙漠化。  沙漠化治理的主要方式是生物措施。植物有很好的保水作用,因此,恢复草原植被是主要的治理方法。当然,为防风,乔木种植也是必要的。但造林大量耗水,所以树必须种在必需的地方。张翼认为,以防护为目的的林带,一般1—2行就足够了。如何恢复植被,习惯认为必须“退耕还牧”,然而过分的人口压力使退耕还牧极为困难。例如中国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8—13亩,按正常年份亩产50公斤计,每人可生产粮食400—650公斤,灾年也可以自给自足。如果退耕还牧,按中国的牧业水平,相当的土地仅能养活一只羊。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够,除非移民,但这又加重了其它地区的负担(不考虑城市化的人口转移)。除了严重的沙漠化地区,退耕还牧是不现实的,必须寻找新的生态平衡。在中国出现的草田轮作制和林网化建设的治理方式,收到了一定成效。  研究方向  干旱区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合理利用至关重要。除了尽可能利用山地径流、地下水外,近年来微咸水的利用受到重视。以色列的实验表明,很多农作物对微咸水是适应的。干旱区水资源的利用和沙漠化的防治,已成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热点。

相关字词典推荐:

干旱气候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干旱气候又称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向较高纬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北非、近东(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南部、阿根廷以及南非的部分地区均属之。它是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背岸风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全年干旱少雨气候。详细解释  范围  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入秋以来、特别是10月以来,中国南方秋旱迅速发展。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从华南北部、江南南部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部分地区出现了特旱和极旱。  严重干旱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重旱区有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已出现干枯、绝收现象;甘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截止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受灾总面积达318万公顷,成灾面积30万公顷,绝收面积23万多公顷;受灾人口超过2200万人,有732万人饮水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  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导致水力发电不足、海水倒灌、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持续干旱少雨使库塘河流水位下降、干枯或断流,广西内河航运和以漓江为代表的旅游业均受到严重影响,水力发电严重不足,电力供应形势仍然严峻。由于干旱少雨,江河水位下降、海水顶托倒灌形成的咸潮已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珠江下游的中山、珠海及广州市番禺区等地供水造成较大影响。广东广州、深圳接连发生3起山林火灾,造成一定损失;英德市突发山林大火,过火面积60多公顷。福建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7起;下旬永泰县、漳州龙海县、福州仓山区和鼓山等地又发生多起森林火灾。黑龙江黑河、大兴安岭、伊春等地接连多起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一定损失;林甸县三合乡境内发生草原和苇塘火灾,过火面积100多公顷。  趋势    它与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存在有凉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这是因为在太阳高度角小的时期,由于副热带纬度稍高,太阳高度角较热带干旱区要小,白昼时间较短,同时又有极地大陆气团侵入,因而最冷月平均气温可降到15℃以下,个别日子的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形成凉季。盛夏季节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最热月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较热带干旱区大。  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及东北地区将出现不同程度降水,湖南北部和东北东部旱情将有所缓解,但南方旱区大部仍为晴多雨少天气,旱情将继续维持,部分地区旱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冬季华南地区降水总趋势是:华南地区北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少。2005年春季,华南西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华南东部较常年同期偏少。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预计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可能较常年偏晚,华南雨季开始日期将晚于常年。历年气象资料表明,华南冬季发生干旱的频率达30-50%。因此,预计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雨季前,干旱将有可能持续。  应对    作物生长期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春夏秋连旱。降雨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少93%,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其雨量仅仅是作物同期需水量的5%左右,致使当地农田水分严重不足,多数县市耕层土壤相对湿度在40%以下,干土层10厘米以上。由于干旱期正值玉米抽雄前夕,因此是典型的“卡脖旱”。  然而旱魔至此并未止步。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后,西部地区大部和中北部地区31天雨量只有10毫米左右,其中8月下旬全省平均雨量只有3毫米,仅是常年的1/10。作物灌浆期间干燥少雨使中西部地区出现明显的秋吊,严重抑制了大田作物灌浆进程,导致部分作物早衰和枯死。  尽管气候变暖可以增加热量资源,延长作物有效生育期,对农业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是降水减少和气候干燥限制了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在雨、热不同步的情况下,高温反而加重旱情,产生负效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以往的干旱一般仅限于西部地区,并且多数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旱灾范围已经扩大到中、东部地区,闻名于世的中部黑土地和黄金玉米带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就是雨水充沛的东部山区也时常出现干旱。除了春旱趋于频繁和严重外,以往多雨易涝的“汛期”也有异常少雨的年份,导致夏旱伏旱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春夏连旱。由于伏旱和秋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要明显大于春旱,即所谓“春旱不算旱,夏、秋旱减一半”,因此农业旱灾的经济损失也趋于严重。  人们还无法阻止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化的脚步,但是面对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适应气候的暖干化,从而减轻旱灾的影响。首先要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并制定出近期的和长远防御计划。就目前来看,最根本的对策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扩大水田和旱田水浇地的面积,建设旱涝保收田,逐步摆脱异常天气气候的影响;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培育和推广抗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并在易旱区大面积种植,同时研究开发和推广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三是要着力提高对异常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能力,加强对干旱的中长期预测,开展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评估和有效防御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为防御旱灾提供依据;四是全社会都要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等初级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贯彻有关的国际气候公约和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抑制大气温室效应和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大力植树种草,调节辐射和热量平衡,改善地表生态和气候环境。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有利方面,例如利用暖冬现象大力发展冬季设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历史记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在古墓沟说:“新疆罗布地区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转变为以干旱气候为主。”  夏训诚曾在80年代率科考队在新疆罗布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他第二次到古墓沟。在古墓沟,曾出土闻名世界的“楼兰公主”木乃伊。这里东距楼兰古城约100公里。夏训诚说:“尽管罗布泊直到1972年才彻底干涸,但在4000年前,这里的气候已经变得非常干旱。”“这里出土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说明尸体脱水迅速,这只有在气候干燥炎热地区才能实现。”  古墓沟因为地处其中的太阳墓地在一条干涸的河谷中而得名,这里南距孔雀河道约5公里,向北是天山的支脉库鲁塔格山脉。“太阳墓”的墓葬形式颇为独特,以墓穴为中心的四周呈放射状埋有7圈粗细相当的胡杨木。夏认为,之所以在墓葬四周埋上直立的胡杨木,应该是预防流沙对墓葬的破坏。  罗布荒漠包括现在的新疆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三角洲及原罗布泊湖盆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仅为平均每年13毫米,年蒸发量高达4000毫米,被称为中国的“干极”。塔里木河下游已有320公里断流,孔雀河也断流约200公里,这两条河原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河。夏训诚认为,从4000年前开始,罗布地区的气候变化就以逐渐变干为主,水量也逐渐衰减小河遗址的发现与再发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OLKEBERGMAN)参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并受当时民国政府委托,到中国西北地区沿古丝路进行勘察。中国科学家陈宗器等也参加了这次科考活动。  到达罗布荒原后,曾经在1900年为斯文·赫定担任向导并发现楼兰王国遗址的维吾尔人奥尔得克向考察队说他发现了一处新的墓葬遗址,并为贝格曼担任向导。他们在新疆孔雀河下游支流库姆河一带开始搜寻。1934年5月底,他们沿库姆河南行不久发现了一条新的支流,考察队决定沿这条支流继续寻找,并临时将这条无名河命名为“小河”。  沿小河南行65公里,贝格曼的向导奥尔得克终于发现了这座古墓。小河古墓因此又被称为“奥尔得克古墓群”。由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贝格曼仅在小河古墓进行了短暂的考古调查。其著述《新疆考古记》在1939年出版,“小河墓地”的发现和考古研究被认为是贝格曼在新疆考古最主要的成就。  1997年,贝格曼的著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组织编译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小河墓葬”。此前,杨镰曾三次试图寻找到“小河遗址”,由于小河早已断流,小河遗址周围被沙漠环绕,经纬度的确定颇费周折,一直未能如愿,直到现在才获成功。  小河遗址的神秘之处  “小河遗址”被认为是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  其一是墓葬形式是世界上惟一的。贝格曼在《新疆考古记》中对墓葬进行了描述。那些直立的、数量上百的巨大的木柱是什么含义?在世界各地,没有一处同样的墓葬。  其二是墓葬所处的位置是难解的。小河是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罕见的一处南北向流淌的河流。在小河两岸,没有任何植被带的痕迹。孔雀河在北,塔里木河在南,两河几乎平行流向罗布泊。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认为小河是一条连接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人工挖掘的运河,只是在需要前往墓地时才放水进入。  其三是墓葬中埋的是什么人。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通过对人种的鉴定认为是“印欧人种”,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这些生活在罗布泊岸边的人从何而来?  其四是小河墓地与楼兰国的关系。杨镰研究员认为这里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或者说这应该是“王陵”。这里是古楼兰国的地域,距小河直线105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那么这个墓葬中埋葬的是楼兰古国的什么人士?  其五是小河一带只发现了墓葬遗址,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居民遗址,这一点与通例不符。

相关字词典推荐:

干旱的意思及读音


豆腐干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dòufǔgān

注音:ㄉㄡˋㄈㄨˇㄍㄢ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食品名。用布包豆腐压制而成。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贮草坡豆腐乾姚氏为最,称为‘姚乾’。”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四:“徐守仁给大太太送去牛肉干和豆腐干。”英文翻译1.【医】torfu

相关字词典推荐:

酱豆腐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干旱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gānhàn

注音:ㄍㄢㄏㄢˋ

基本解释: 没有降水或降水太少,使土壤天气干燥战胜干旱夺得丰产

相关字词典推荐:

干实的意思和发音


以上就是瘾友小编为您整理干旱区的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