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兰州培训学校 > 兰州学大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会计估价是什么意思

会计估价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年9月8日       已帮助: 209 人       来源:兰州学大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会计估价是什么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穿越于2019/6/2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会计估价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会计估价是指确定一项资产的价值。会计估价对会计实务具有重要关系。由于各种情况的不同,所以对会计估价的标准也将随之而异。一般多使用成本,但对存货有时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估价。对有价证券市价高于成本时,有时用市价估价。

相关字词典推荐:

会计要素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烽火猎头专家认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通俗理解: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见基础会计)。比如说妈妈给了小明零花钱5元钱,他用了3元钱买了一只铅笔,还剩下来2元钱。这个就发生了一项经济业务,当然小明是不会这么想的。但是作为会计,我们要知道会计主体是小明,我们要按会计的方式帮他记账,这个记账就是指的核算。(承上例)再比如妈妈给小明的这5元钱的用途已经定好了,为了防止小明挪做他用,作为会计我们要想措施避免小明乱花钱。这个就是会计监督。所以本人的理解是:凡是能让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对象。详细解释  主要分类  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其中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的比较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对资金运动两种形态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有的会计著作由于侧重于适用性与技术性,不太注重理论抽象与归纳,未明确论述会计对象,因而也未运用“会计对象”一词。我国会计学者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会计对象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目前,影响较为广泛的观点是: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即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为资产、负债和权益,亦可称为静态三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予以概括:资产=负债+权益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为资金循环与周转,具体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亦可称为动态三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予以概括:收入-费用=利润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静、动结合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会计六要素存在着有机联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是:“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产权。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帐户,并按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用财务报表总括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的编表过程,实质上是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和揭示交易和其他事项对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这些大类被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根据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众多账户,期末用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这种归纳分类与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分类。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与评析  中国大陆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和台湾1982年7月1日公布的中,虽未明确提出“会计要素”概念,但在实际内容中,对会计要素都作了划分。中国大陆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台湾划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要素。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中国大陆会计六要素的划分优点和问题  中国大陆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具有以下优点:1.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会计界对企业会计对象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的资金运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个层次。2.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如前所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一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损益表的理论依据。台湾会计四大要素的划分,突出了静态要素,没有将收入、费用、利润作为各自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以“利润计算”涵盖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国大陆会计要素划分具有前述两大优点,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第54条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净利。为了使相关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笔者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净利”或“总收益”。2.第44条将“收入”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一般人都非常清楚,营业收入仅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非等同于收入,此处关于“收入”界定的条文,犯了大概念小内容匹配的毛病。同时,该条文还犯了“收入是……营业收入”概念循环的错误。笔者建议,将“收入”要素改称“营业收入”,这样既可使其概念与  内容协调一致,同时也可使“营业收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协调。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①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②静态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  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动态要素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  ①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②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国不考虑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和影响总收益要素的利得与损失,那么,中、美两国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就会完全一致。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优点是:①突出了权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权益静态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权益重要变动的信息,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②突出了总收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经营性的收支--营业收入与费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经营性的收支--利得与损失。概括而言,美国会计要素比中国大陆会计要素多4个要素,从而使权益和总收益要素分类比较详细,反映更为充分。但是,这种划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①权益包括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就是说权益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是包容关系,将有包容关系的三者作为并列的三要素,在分类逻辑上是不科学的。②营业收入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而利得没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费用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损失没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这是营业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重要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作为并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利得与损失是总收益包含的内容,将利得、损失与总收益作为并列的要素也似欠妥当。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点:①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②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利润”是否作单独的会计要素?笔者认为: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有其好处,不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也无原则性的弊端。因为,确认、计量了收入与费用,自然而然地也就确认了“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将“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不会产生原则性的弊端。如果将隐含在收入与费用之中的“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则可强化对“利润”信息的关注和揭示。但应以“总收益”或“综合净利”概念替代“利润”概念更为确切。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新会计科目是什么意思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一、资产类  1001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  1002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企业(银行)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央银行”)的各种款项,包括业务资金的调拨、办理同城票据交换和异地跨系统资金汇划、提取或缴存现金等。  1011存放同业企业(银行)存放于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  1012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1021结算备付金企业(证券)为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与交收而存入指定清算代理机构的款项。企业(证券)向客户收取的结算手续费、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的结算手续费。  1031存出保证金企业(金融)因办理业务需要存出或交纳的各种保证金款项。  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企业(金融)按照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  1121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1122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1123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1131应收股利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1132应收利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后确认的代位追偿款  1211应收分保账款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确认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1221其他应收款企业除存出保证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1231坏账准备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1301贴现资产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出的资金。  1302拆出资金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303贷款企业(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  1304贷款损失准备企业(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  1311代理兑付证券企业(证券、银行等)接受委托代理兑付到期的证券。  1321代理业务资产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形成的资产。  1401材料采购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在途物资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1403原材料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1404材料成本差异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1405库存商品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406发出商品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407商品进销差价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1408委托加工物资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1411周转材料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企业(农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1431贵金属企业(金融)持有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存货的成本。  1441抵债资产企业(金融)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成本。  1451损余物资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后取得的损余物资成本  1461融资租赁资产企业(租赁)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取得资产的成本。  1471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511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1521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  1531长期应收款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  1532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1541存出资本保证金企业(保险)按规定比例缴存的资本保证金。  1601固定资产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1602累计折旧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1604在建工程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  1605工程物资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  1606固定资产清理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  1611未担保余值企业(租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出资产的未担保余值。  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农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原价。  162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企业(农业)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  1623公益性生物资产企业(农业)持有的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1631油气资产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持有的矿区权益和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的原价。  1632累计折耗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气资产的累计折耗。  1701无形资产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1702累计摊销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1711商誉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  1801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821独立账户资产企业(保险)对分拆核算的投资连结产品不属于风险保障部分确认的独立账户资产价值。  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负债类  2001短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2002存入保证金企业(金融)收到客户存入的各种保证金。  2003拆入资金企业(金融)从境内、境外金融机构拆入的款项。  2004向中央银行借款企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入的款项。  2011吸收存款企业(银行)吸收的除同业存放款项以外的其他各种存款。  2012同业存放企业(银行)吸收的境内、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  2021贴现负债企业(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入的资金。  2101交易性金融负债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211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企业(金融)按照回购协议先卖出再按固定价格买入的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  2201应付票据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202应付账款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2203预收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2211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科目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2221应交税费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2231应付利息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  2232应付股利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241其他应付款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2251应付保单红利企业(保险)按原保险合同约定应付未付投保人  的红利。  2261应付分保账款企业(保险)从事再保险业务应付未付的款项。  2311代理买卖证券款企业(证券)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而收到的款项。  2312代理承销证券款企业(金融)接受委托,采用承购包销方式或代销方式承销证券所形成的、应付证券发行人的承销资金。  2313代理兑付证券款企业(证券、银行等)接受委托代理兑付证券收到的兑付资金。  2314代理业务负债企业不承担风险的代理业务收到的款项,包括受托投资资金、受托贷款资金等。  2401递延收益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2501长期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2502应付债券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260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企业(保险)提取的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2602保险责任准备金企业(保险)提取的原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准备金。  2611保户储金企业(保险)收到投保人以储金本金增值作为保费收入的储金。  2621独立帐户负债企业(保险)对分拆核算的投资连结产品不属于风险保障部分确认的独立账户负债。  2701长期应付款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2702未确认融资费用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2711专项应付款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2801预计负债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预计负债。  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3001清算资金往来企业(银行)间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款项。  3002货币兑换企业(金融)采用分账制核算外币交易所产生的不同币种之间的兑换。  3101衍生工具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  3201套期工具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  3202被套期项目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  四、所有者权益  4001实收资本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科目改为“4001股本”科目。  4002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4101盈余公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4102一般风险准备企业(金融)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  4103本年利润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4104利润分配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  4201库存股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  五、成本类  5001生产成本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5101制造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5201劳务成本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5301研发支出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5401工程施工企业(建造承包商)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5402工程结算企业(建造承包商)根据建造合同约定向业主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5403机械作业企业(建造承包商)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六、损益类  6001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6011利息收入企业(金融)确认的利息收入。  602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企业(金融)确认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6031保费收入企业(保险)确认的保费收入。  6041租赁收入企业(租赁)确认的租赁收入。  6051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6061汇兑损益企业(金融)发生的外币交易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6111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6201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企业(再保险分出人)从事再保险业务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保险责任准备金。  6202摊回赔付支出企业(再保险分人)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  6203摊回分保费用企业(再保险分人)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  6301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  6401主营业务成本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6402其他业务成本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6411利息支出企业(金融)发生的利息支出  6421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企业(金融)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相关的各项手续费、佣金等支出。  6501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企业(保险)提取的非寿险原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再保险合同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6502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企业(保险)提取的原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准备金。  6511赔付支出企业(保险)支付的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和再保险合同赔付款项。  6521保单红利支出企业(保险)按原保险合同约定支付给投保人的红利。  6531退保金企业(保险)寿险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时按照约定应当退还投保人的保单现金价值。  6541分出保费企业(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分出的保费。  6542分保费用企业(再保险接受人)向再保险分出人支付的分保费用。  6601销售费用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6602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6603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6604勘探费用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地质调查、物理化学勘探各项支出和非成功探井等支出。  6701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6711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6801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相关字词典推荐: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是什么意思


会计制度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kuàijìzhìdù

注音:ㄎㄨㄞˋㄐㄧˋㄓˋㄉㄨˋ

基本解释: 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

相关字词典推荐:

会计科目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穿越小编为您整理会计估价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