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常州培训学校 > 常州精锐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省愆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省愆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发布时间:2018年7月31日       已帮助: 121 人       来源:常州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省愆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月敏于2018/7/31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省愆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shěng qiān

注音:ㄕㄥˇ ㄑㄧㄢ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亦作“ 省諐 ”。反省过失。《太平广记》卷十九引《神仙拾遗·马周》:“有宣言责之者,以其受命不恭,堕废所委,使还其旧署,自责省愆。”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省諐田里,视桑荫之几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明史·太祖纪二》:“六月丙寅,雷震 奉天门 ,避正殿省愆。”

相关字词典推荐:

行中书省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xíngzhōngshūshěng

注音:ㄒㄧㄥˊㄓㄨㄥㄕㄨㄕㄥˇ

基本解释: 简称“行省”。官署名。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全国分设十一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丞相、平章等官掌地区政务。

相关字词典推荐:

行角的意思和发音


省堂的意思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官署的厅堂。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圣人大怒,着老夫在此省堂,聚会八府商议,举将兴师,翦除贼寇。”《明史·陈友定传》:“友定呼其属诀曰:‘大事已去,吾一死报国,诸君努力。’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


三峡省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三峡省-介绍  “三峡省”,是建国后正式筹建,但最终又突然撤销的唯一的省份。1985年2月8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三峡省筹备组”宣告成立。“三峡省筹备组”当时负有五大任务。包括研究制定建省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组建省级领导班子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制定移民安置计划和做好安置移民试点工作。中央还决定,“三峡省”的“省会”定在湖北宜昌市。按此进度,三峡省将于1986年春天正式成立。可是,如今,这个名词,和当年那个难产的省份一样,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几乎已被彻底遗忘。    行政区划范围  “三峡省”行政区划范围为“三地一市”和30个县(市),它们是:  四川涪陵地区(现为重庆市)的涪陵市、南川、垫江、丰都、武隆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四川万县地区(现为重庆万州区)的万县市、万县、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  湖北宜昌地区(现为宜昌市)的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北宜昌市(已与宜昌地区合并为宜昌市);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  上述30个县(市),共辖340个区(镇)、1825个乡(镇)。  主要省情  三峡省”的幅员总面积为840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8万亩(人均耕地1.08亩),大体上为“八山半水一分半田”。总人口为17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3万人,辖区有土家、苗、蒙、回、藏、夷、壮、布依、朝鲜、满、侗、白、黎、高山、纳西、拉祜、锡伯、羌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共19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  未来的“三峡省”,当时究竟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处于何种地位呢?这份“简况”也作了比较客观地分析。根据1984年国家有关权威统计资料分析,在除台湾省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三峡省”自身在内)中,“三峡省”所占的大体位置是:面积名列第26位,排在宁夏、北京、天津、上海之前;人口名列第24位,排在新疆、上海、北京、青海、天津、西藏之前;“三峡省”198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89.82亿元,人平511元,比全国同期人平1026元低50.2%,名列第28位,仅仅高于贵州和西藏。  这些数据表明,从“块头”上看,“三峡省”是一个“小省”,从“家底”上讲,“三峡省”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省”。  伟人定调  邓小平:轻率否定三峡不好!  1980年7月,邓小平在武汉东湖宾馆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副总理姚依林谈三峡问题时,对这一争论了半个世纪的工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轻率否定三峡不好!”此后,“三峡问题”骤然升温,相关的研究、论证过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另一至为重要,甚至更为紧迫的问题也摆到了最高决策者面前——组建一个什么样的行政机构,来组织领导与工程本身难度不相上下、情况甚至更为复杂的上百万库区移民问题。  李鹏:可考虑成立“三峡特区”  1984年2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峡工程。会议决定:工程准备上马,并确定1986年正式开工。会议同时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筹备组建“三峡特别行政区”和“三峡开发公司”。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担任组长,宋平、杜星垣、钱正英担任副组长。  27天后,《关于开展筹备三峡工程若干问题的报告》出炉,李鹏在报告中提出:“(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大功夫妥善处理。可考虑建立三峡特区的建制,成立特区人民政府,直属国务院,享受省、市(区)一级政府待遇。”  报告还就“三峡特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关于特区的管辖范围,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小一点,由宜昌市开始到涪陵市的沿长江两岸水库淹没区的县市都进来,由特区政府统一管理将来的移民事宜和工农业生产。另一个是特区的范围划得再大一点,把一些比较富庶的地区划进来,使特区经济上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国家计委有的同志不同意建立行政特区,建议只成立移民局,移民工作由四川和湖北两省分别负责。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移民局任务单一,责任明确,缺点是移民局权威性不够,难以解决两省之间的关系,移民局和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发生难以克服的矛盾。”  撤销始末  一、从“三峡行政特区”、“三峡特区”到“三峡行政区”、“三峡省”,历时一年左右,四次改名,中南海的决策者最终拍板定案  谋划“三峡省”的最高层决策会议,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1980年盛夏七月亲赴三峡考察,使争论了几十年的三峡工程加速了论证进程。  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历来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级难题”。不容置疑的是,与建国以来所有的水利工程甚至与世界各国的水利枢纽相比,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难度堪称“举世无双”。在三峡工程论证中,争论时间最长、国内外舆论焦点最多的还是移民。  组建什么样的机构来组织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这个重大课题也提到了党和国家最高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  1984年2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三峡工程的重要会议在中南海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讨论由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建议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的报告》。  大约20余天之后也就是4月5日,国务院转发了由李鹏、宋平、杜星垣、钱正英提出的这份《报告》,原则批准《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月24日,李鹏首次以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小组组长的身份,在京支持召开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传达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筹备工作的报告》,宣布正式成立“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  7月31日,中央书记处在北戴河召开了第147次会议。这次会议由胡耀邦主持。会议讨论了由国家水利部党组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将“三峡特别行政区”改为“三峡特区”的建议,并形成了一致意见。这次会议形成的《纪要》称:“为加快三峡电站的建设,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决定成立三峡特区,特区政府直属国务院领导;川鄂两省凡有移民的地区,均划归三峡特区政府管辖。”  10月26日,赵紫阳主持召开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再次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国务院副秘书长顾明就三峡的管理机构名称问题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三峡特区”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海南特区”等沿海经济特区的性质不一样,但把“三峡”冠以“特区”的名称,似乎容易造成混淆。最后,他委婉地建议:“三峡特区”还是改个名字为好。  为稳妥起见,中央最后委托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国务院副秘书长顾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项淳一组成一个小组,专门研究三峡行政区的名称、区划和建制问题。这个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作为一个省一级的建制,只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以,建议将三峡行政区改为三峡省,这样比较符合现行宪法。”  崔乃夫、顾明等还提出了一个构想:“中国的省都很大,现在搞一个比较小的省,也是一种尝试,一种创造。”从“三峡行政特区”、“三峡特区”到“三峡行政区”、“三峡省”,一年左右,上上下下,四次更改。  二、“三峡省筹备组”在北京成立,中南海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成立三峡省筹备组的通知”  1985年的早春二月,首都京城里虽然是北风呼啸,异常寒冷,但对于论证、争论了几十个春秋的三峡工程而言,此时可谓进入温暖如春的“黄金季节”。2月8日,备受海内外人士关注的“三峡省筹备组”,终于在中南海国务院第四会议室宣告成立。  中央“4号文件”为此明确规定了“五项任务”:“第一,研究制定三峡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开发这一地区的有关政策。第二,制定开发性的移民安置规划。第三,做好安置移民的试点工作。第四,研究制订三峡省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进行建立三峡省的筹备工作。三峡省级领导班子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考核配备。第五,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两省协商安排一些适合放在三峡省的工程项目。”中央决定,“三峡省”的“省会”定在湖北宜昌市。  三、未来的“三峡省”,从“块头”上看是个“小省”,从“家底”上看是个“穷省”。一部原汁原味的《穷山在呼吁》的电视片,在下至三峡上至中南海引起了轰动效应……  这一个又一个贫苦不堪的情景,被一一摄入电视镜头。谁也未曾料到,这部几乎没有任何艺术修饰的原汁原味的约50分钟的电视片,会在下至三峡上至中南海引起轰动效应。  国家副主席王震从电视片上看到三峡人民贫穷落后的情形,震惊不已,掩面而泣:“建国36年了,想不到这个地方还是这么贫穷!”他拍案而起:“我要坚决支持上三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观看此片后,更是感慨万端:“这些典型,哪怕是极个别的,也足以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  看了此片,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梨在司局长会议上拍着桌子说:“下面的情况这么糟糕,我们不知道啊!这不是官僚主义又是什么?”他迅速派出两位司长和3位专家教授赶赴三峡地区调查,研究防病治病的具体措施。1987年,国家就在黔江投资建起了地方病防治医院。  解放军总参、总政的领导看了这部片子,特意拨出200辆汽车和大量衣被救济三峡地区贫困山民。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迅速成立。从此,全国扶贫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列入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的重要议事日程……  “三峡省”最终被撤销  198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将三峡省筹备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三经办)的通知》,三峡省筹备组撤销,大部分人员“从哪里来仍回哪里去”。李伯宁被委任为“三经办”主任,负责指导和协助川鄂两省进行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和三峡库区移民试点工作。“三峡省”正式宣告流产。对于三峡省被撤销的原因,李鹏在《三峡日记》里有一段论述,应该说客观反映了当时高层的真实想法。原文如下:“由于论证还要两年时间,三峡省不宜建,筹备组也不能成为行政实体,施工准备也不能进行。因为这样做对工程本身只有小利,但对三峡项目顺利完成论证有大害。”(1986年4月27日日记)。  在前一天的日记里,也有类似的论述:“看来,我最担心的事,即搞不搞三峡省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搞三峡省,对人大、政协都交待不过去,对上三峡工程反而不利。撤销三峡省筹备组一事,应由中央发一个文件。”“我们商定,就是下决心上三峡工程,也不一定要搞三峡省。”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此时距离1984年决定筹备三峡工程已经整整过去了10年。早在这年秋天,中央就成立了特别调查小组,专门负责论证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可能性,为避免“三峡省事件”再次发生,此次调研完全秘密进行。”  今天的重庆市,区划上隐约还能窥见当年“三峡省”的影子。  反对撤销的几条理由  一是中央发了四号文件,国务院领导有很多批示、讲话,中外都知道。如果有人一反就轻易变动,会影响中央、国务院的威望。  二是三峡省筹备组的干部,都是组织部和各个地委调来的,如果退,这400多名干部和筹备机构怎么处理?这些人调出来如果再回原机关,原来的职务也没有了,必然会引起思想波动。  三是移民工作,工程即使推迟几年,但移民还是应该提前。早移一年,就减少两三万人,节省经费几亿元。早开发,移民便可以早走上致富道路。如果由一个小机构来搞移民,也很难办。  四是严重的问题是两省30个县市的生产生活问题,三峡库区为什么贫病交加?这主要是三峡工程久拖不决的恶果。水库淹没线不定,谁敢在这里搞项目?这‘三地一市’最怕这样不上不下、不三不四、不死不活地拖下去……  教训  “当时,我们到四川、重庆调研,都是以检查民政、人事工作为名,暗中从事相关走访考察。主要是避免类似‘三峡省’那样的事情发生,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不了了之,影响社会稳定。”孙秀东回忆说。  曾经的“三峡省”规划中,并不包含重庆。1984年,为了配合三峡工程,筹建三峡省提上日程。按照规划,川鄂两省凡有移民的地区,划归三峡省政府管辖。当时三峡工程设定的水位线是150米,不涉及重庆。因此,三峡省省会预定为宜昌市,重庆仍然由四川省管辖。  1985年,三峡工程面临众多争议,“三峡省筹备组”也于第二年5月撤销,“三峡省”就此夭折。  汲取“三峡省”的教训,重庆设立直辖市的调研筹备一直在高度保密中进行。孙秀东透露,经过一年半调研,前后共设计了4套方案。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以三峡库区为中心设立一个一级政区,把湖北宜昌、四川万县(今万州)等沿江城市整合在一起。后来一商量,觉得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中间管理层次没有解决,未走出原“三峡省”的思路,不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只好放弃。  第二个方案,是在原来重庆计划单列市的基础上,直接升级成一个直辖市。“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不会触动各方利益。”但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不了四川人口过多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三峡移民问题。  第三个方案,在现在重庆直辖市的格局上,再加上四川的达县(今达州)、广安;第四个方案,就是现行的重庆市区划,只包括重庆、万县(今万州)、涪陵和黔江。  经过进一步筛选淘汰,最终的选择集中在后两个方案上。蒲海清回忆说,因地域大小不同,这两个方案又叫大小两套方案,最终是小方案获选。对此,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给出的理由是:“小马拉不动大车。”  孙秀东认为,行政区划调整不能搞“拉郎配”,也不能尽挑肥肉。关于重庆直辖市的方案是经过精心设计、科学论证的,最终的方案最适合重庆的发展,也带动了民族地区和三峡库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上就是月敏小编为您整理省愆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