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郑州培训学校 > 郑州精锐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阿避是什么意思

阿避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日       已帮助: 648 人       来源:郑州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阿避是什么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浩瀚于2018/3/2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阿避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ā bì

注音:ㄚ ㄅㄧˋ

基本解释: 曲从回避。《史记·循吏列传》:“ 石奢 者, 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宋 曾巩 《读<贾谊传>》:“ 贾生 少年多才,见 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 宋 晁补之 《上苏公书》:“出辞吐气,无所阿避。”

相关字词典推荐:

阿鼻鬼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ābíguǐ

注音:ㄚㄅㄧˊㄍㄨㄟˇ

基本解释: 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明徐渭《寄吴通府以墨见寄》诗:“残躯乍别阿鼻鬼,宝匣遥飞片脑香。”


阿赖耶识的意思

读音:ālàiyēshí

注音:ㄚㄌㄞˋㄧㄝㄕˊ

基本解释: 亦作“阿黎耶识”。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清龚自珍《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章炳麟《建立宗教论》:“第二自性,由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与眼、耳、鼻、舌、身等五识虚妄分别而成。”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识意为自我本体的显现,站在自我本体后面的那种自我本体,叫做第八识,即阿赖耶识。”

相关字词典推荐:

阿赖耶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阿忿是什么意思

读音:āfèn

注音:ㄚㄈㄣˋ

基本解释: 曲从(自己的)一时之忿。《新唐书·戴胄传》:“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


以上就是浩瀚小编为您整理阿避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