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5月5日 已帮助: 551 人 来源:哈尔滨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苏公笠的意思及读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秉驻于2018/5/5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苏公笠的意思及读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sū gōng lì
注音:ㄙㄨ ㄍㄨㄥ ㄌㄧˋ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竹笠名。相传为 宋 苏轼 贬官 惠州 时所倡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韩公帕苏公笠》:“ 惠州 嘉应 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 眉山 遗製也。”
相关字词典推荐:
苏公堤的意思
读音:sūgōngdī
注音:ㄙㄨㄍㄨㄥㄉㄧ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亦称“苏堤”。亦称“苏隄”。1.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祐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明皇甫涍《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苏公堤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苏隄春晓,为十景之首。”清赵翼《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苏堤二月春如水,杜牧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2).在广东省惠州市西湖(旧称丰湖)中。宋绍圣年间,苏轼知惠州时,买丰湖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sūliánnóngyèjítǐhuà
注音:ㄙㄨㄌㄧㄢˊㄋㄨㄥˊㄧㄝˋㄐㄧˊㄊㄧˇㄏㄨㄚˋ
基本解释: 1929-1933年苏联大规模开展的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93%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相关字词典推荐:
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意思
遐苏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xiásū
注音:ㄒㄧㄚˊㄙㄨ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博采;广泛地采用。唐徐寅《垂衣裳而天下治赋》:“契彼三无,引日月之长裾;遐苏品汇,雍星辰之法服。”
相关字词典推荐:
遐略的意思
以上就是秉驻小编为您整理苏公笠的意思及读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