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宿迁培训学校 > 宿迁学大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碳排放量是什么意思

碳排放量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8日       已帮助: 695 人       来源:宿迁学大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碳排放量是什么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Y头于2018/3/28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碳排放量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碳排放量的定义  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比如一家超市货架上的某只箱子来自某一特定的装瓶厂,而其旁边的另一只箱子则来自数百公里以外的工厂,并且这两只箱子是通过不通过的物流公司运输的,那么它们的碳排放量就具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碳排放如何计算:  每家每户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你知道每天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吗?  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对策  “低碳生活”正在悄然兴起:少开私家车、坚持爬楼、不用电脑时选择关机……人们可以用各种办法减少碳排放。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详细解释  全球碳排放量情况  在国际社会,说起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掌握着”先进技术,而且占领着道德高地和生杀大权。不是么,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奥巴马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对中国恶言相向,称中国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欧盟同样对中国进行指责。对此,一些西方媒体也感到如此指责有点过分了,认为世界上大多数MP3播放器在中国制造,生产一个MP3会增加17磅碳排量;iPod同样在中国工厂生产,但出口供欧美消费者使用,中国应该为这些碳排放负责吗?  低碳经济概念是英国人首先提出来的,但西方在批评中国碳排放居世界前列时,却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现在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历史上累积的碳排放造成的。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1950年-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也占到全球的77%。而1904年—2004年的100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的8%。就是在当下,中国人均排放量也不高,2004年我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3.6吨,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7%左右,为发达国家人均量的1/3,仅及美国的1/5。现在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任务的发达国家,却要求尚未完成这些任务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同样的减排量,这岂非是对西方一直鼓吹的人权、自由的极大讽刺。  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或地区排行榜  国家 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 人均量(b)  1.中国 7,219.2 19.12% 5.5公吨(72)  2.美国 6,963.8 18.44% 23.5(7)  3.欧盟 5,047.7 13.37% 10.3(39)  4.俄罗斯 1,960.0 5.19% 13.7(18)  5.印度 1,852.9 4.91% 1.7(120)  6.日本 1,342.7 3.56% 10.5(37)  7.巴西 1,014.1 2.69% 5.4(74)  8.德国 977.4 2.59% 11.9(25)  9.加拿大 731.6 1.94% 22.6(8)  10.英国 639.8 1.69% 10.6(36)  11.墨西哥 629.9 1.67% 6.1(65)  12.印尼 594.4 1.57% 2.7(101)  13.伊朗 566.3 1.50% 8.2(54)  14.意大利 565.7 1.50% 9.7(45)  15.法国 550.3 1.46% 9.0(47)  16.南韩 548.7 1.45% 11.4(31)  17.澳洲 548.6 1.45% 26.9(5)  18.乌克兰 484.7 1.28% 10.3(40)  19.西班牙 438.7 1.16% 10.1(41)  20.南非 422.8 1.12% 9.0(48)  21.土耳其 393.2 1.04% 5.5(73)  22.波兰 374.6 0.99% 9.8(44)  23.沙国 374.3 0.99% 16.2(13)  24.泰国 351.3 0.93% 5.6(71)  25.阿根廷 318.3 0.84% 8.2(53)  26.奈及利亚 296.6 0.79% 2.1(112)  27.台湾 271.2 0.72% 11.8(26)  28.委内瑞拉 266.3 0.71% 10.0(43)  29.巴基斯坦 240.6 0.64% 1.5(128)  30.荷兰 224.4 0.59% 13.8(16)  注:  (a)计量单位为百万公吨,包含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  (b)按人均量排名的全球4大碳排放国,分别为卡达(每人55公顿)、阿拉伯联合大公国(38.8公顿)、科威特(35.0公吨)与卢森堡(27.5公吨)。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WRI)2009年气候分析工具,总共评估186个国家。数据为2005年资料  减少碳排放量对策  “低碳生活”正在悄然兴起:少开私家车、坚持爬楼、不用电脑时选择关机……人们可以用各种办法减少碳排放。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乘以2.7。  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乘以0.19。  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乘以0.91。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碳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低碳时代换种活法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低碳生活”的建议:  衣,随季节更替,穿着适宜的应季服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  食,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  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理智选择适合户型。因为住房面积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选择合适的汽车车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低碳生活小窍门  使用洗衣机时,同样长的洗涤周期,“柔化”模式比“标准”模式叶轮换向次数多,电机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至7倍,“标准洗”更省电;  如果每个汽车司机都注意给轮胎及时适当充气,车辆能效就能提高6%,每辆车每年就可以减少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  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迹”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139。

相关字词典推荐:

碳交易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简介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Market)。  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议定书》中衍生,如《议定书》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并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确立交易规则。当然也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渐趋成熟,参与国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市场结构向多层次深化和财务复杂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2012年后的国际碳交易体系也值得期待。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势不可挡,而碳交易标的的标价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将对打破单边美元霸权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详细解释  碳交易的产生根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碳交易遵循了科斯定理,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最有效率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  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碳资产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这种逐渐稀缺的资产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出现了流动的可能。由于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产生了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另一方面,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中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碳交易的法律依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又称为“地球高峰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此系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根本母法。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届缔约国会议,通过具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用10款文字“确定一种清洁发展机制”。  200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七届缔约国会议,通过落实《京都议定书》机制的一系列决定文件,称为“马拉喀什文件”,包括:  第15/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机制的原则、性质和范围”。  第16/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南”。  第17/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序”。  第18/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的排放量贸易的方式、规则和指南”。  碳交易主要依据以上的法律文件进行。  碳交易的三种机制  为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温室气体减量的最终目的,前述的法律架构约定了三种排减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  联合履行(JointImplementation,JI)  排放交易(EmissionsTrade,ET)  这三种都允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与国之间,进行减排单位的转让或获得,但具体的规则与作用有所不同。  《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规范的“清洁发展机制”针对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之间在清洁发展机制登记处(CDMRegistry)的减排单位转让。旨为使非附件一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减排,并从中获益;同时协助附件一国家透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获得“排放减量权证”(CertifiedEmmissionsReduction,CERs,专用于清洁发展机制),以降低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承诺的成本。清洁发展机制详细规定于第17/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的方式和程序”。  《京都议定书》第六条规范的“联合履行”,系附件一国家之间在“监督委员会”(SupervisoryCommittee)监督下,进行减排单位核证与转让或获得,所使用的减排单位为“排放减量单位”(EmissionReductionUnit,ERU)。联合履行详细规定于第16/Cp.7号决定“执行《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的指南”。  《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规范的“排放交易”,则是在附件一国家的国家登记处(NationalRegistry)之间,进行包括“排放减量单位”、“排放减量权证”、“分配数量单位”(AssignedAmountUnit,AAUs)、“清除单位”(RemovalUnit,RMUs)等减排单位核证的转让或获得。“排放交易”详细规定于第18/Cp.7号决定“《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的排放量贸易的方式、规则和指南”。  碳交易的两种型态  根据碳交易的三种机制,碳交易被区分为两种型态:  配额型交易(Allowance-basedtransactions):指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如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的“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UnionAllowances,EUAs)交易,主要是被《京都议定书》排减的国家之间超额排减量的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  项目型交易(Project-basedtransactions):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行机制下的“排放减量单位”,主要是透过国与国合作的排减计划产生的减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  世界主要碳市场  到2009年3月,世界上的碳交易所共有四个:  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ropeanUnionGreenhouseGasEmissionTradingScheme,EUETS)  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制(UKEmissionsTradingGroup,ETG)  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ClimateExchange,CCX)  澳洲的澳洲国家信托(NationalTrustofAustralia,NSW)  由于美国及澳洲均非《京都议定书》成员国,所以只有欧盟排放权交易制及英国排放权交易制是国际性的交易所,美澳的两个交易所只有象征性意义。[4]  世界各国碳交易的发展状况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规定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买主向可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  清洁发展机制双赢机制的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碳交易市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6月11日,全球共有696个CDM项目成功获得在UNFCCC执行理事会(EB)注册,预期可产生的年均减排量可达到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印度、巴西、中国和墨西哥是全球CDM项目注册数目最多的4个国家,占据了全球CDM项目总数的75%。从项目的年均减排量来看,中国每年可以产生647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额的44%。  到2008年,活跃在CDM交易市场的买家主要来自欧洲和日本、加拿大。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在CDM交易市场的买家类型分布中,基金占34%、私营企业占58%、政府占8%。市场上最活跃的买家来自英国,他们大部分属于私营的金融机构;其次是意大利,主要是意大利电力公司。  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英国通过“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美国堪萨斯州农民通过农田碳交易,获得了新的农业收入来源;日本则把碳排放权交易看作是“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通过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陆续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淘金”。[5]  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中国提供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参与碳交易。2005年10月,中国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东省东岳化工集团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和三菱商事合作,展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估计到2012年年底,这两家公司将获得5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此项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规模每年将达到1000万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  2005年12月19日,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伞型碳基金签订了总额达7.75亿欧元(折合9.3亿美元)的碳减排购买协议。这笔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能帮助这两家中国企业在未来七年中每年减少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自2006年10月19日起,一场“碳风暴”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刮起。掀起这场“碳风暴”的是由l5家英国碳基金公司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求购二氧化碳排放权的英国气候经济代表团。这些手握数十亿美元采购二氧化碳减排权的国际买家,所到之处均引起了众多中国工业企业的关注。[6]  2009年8月5日,中国第一个碳中和企业诞生。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全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成为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碳交易市场的三角格局与产业竞争  全球性履约碳市场(《京都议定书》下的碳市场)是整个国际碳市场的基础,美国是其中最不确定性因素。但在美国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野心是明显的,他们把气候变化作为重塑美国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以CDM机制为核心的全球性履约碳市场将在后京都时代发生演化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行业减排和规划类减排等效率更高的机制发展;二是在适用行业和领域有所调整和变化,以更加适合市场的需求。全球性碳市场的存在最大的意义是建立起碳市场的信用基础。  [7]区域性碳市场是国际碳市场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未来将形成以欧洲和北美两个市场为核心的区域性交易体系。两大市场的交易量将占碳市场的大部分,并在世界其他地区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核心将是碳定价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碳交易所的谋划布局,标准竞争,以及碳衍生商品的创新。事实上,从理论上来讲区域性交易体系更加稳定和成熟,理所应当承担起整个碳市场的发展重任。  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将是自愿减排市场。自愿减排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但交易额还比较小,目前处于标准竞争的阶段。一旦某一标准在市场上明显胜出,那么自愿减排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它的创造性会超过强制减排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强制市场是截然不同的,这会带来与目前CDM完全不同的机会和商业模式。  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被《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中国却一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活动。近两年来中国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2007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得73%,2008年更是惊人占到84%。显然,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处在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于是,中国创造的核证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通过他们的金融机构的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不仅如此,他们还正在全力吸引中国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他们所建立的碳金融市场中,进而赚取中国资本的利润。这就像中国为发达国家提供众多原材料与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再出售给中国高端产品,赚取“剪刀差”利润。  强制减排市场与自愿减排市场的关系  强制减排市场主要的障碍在于各方利益的平衡,自愿市场的主要障碍在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充分发掘。两者的驱动力是完全不同的,构建一个强制减排市场所需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自愿减排市场。这个特性决定了两个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式有着根本的差别。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较高的运作成本,强制市场更适合风险小、额外性强、减排量大的项目,而自愿市场更适合风险大、额外性较低,减排量小的项目。这有点类似于主板和创业板的关系。目前两个板块从机制上是完全隔离的,但自愿减排市场发展很快,已经在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项目的风险控制是自愿市场的软肋,但这块市场是以CDM方法学为基础的,如果未来能够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那么有理由相信自愿减排市场中质量较高的减排量,可以进入强制市场流通,这个突破口可能会从区域交易系统开始。  碳交易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之后得到了联合国的大力支持。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将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奥巴马上台之后把清洁能源经济列为振兴美国经济,提升美国领导地位的重要手段。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该法案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二是建立起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系统,发展出新型的碳金融市场,这一市场的规模可与石油期货市场相媲美。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而碳交易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本质上,碳交易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关字词典推荐:

碳补偿市场的意思


碳酸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tànsuān

注音:ㄊㄢˋㄙㄨㄢ

基本解释: 一种弱的二元酸H2CO3,只存在于溶液中,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形成碳酸盐


碳循环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tànxúnhuán

注音:ㄊㄢˋㄒㄩㄣˊㄏㄨㄢˊ

基本解释: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及人类活动,生成二氧化碳而返回大气中,如此反覆循环,以至无穷。


以上就是Y头小编为您整理碳排放量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