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4月17日 已帮助: 715 人 来源:苏州学大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红色高棉的意思及读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晋鹏于2018/4/17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红色高棉的意思及读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红色高棉即赤柬(高棉语:Khmaey Krahom,法语:Khmer Rouge),1950年成立时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分支名为柬埔寨共产党,1970年后改名为柬埔寨民主党(Party of Democratic Kampuchea),后成为柬埔寨的执政党。1998年投降政府。“红色高棉”是西哈努克对柬左派势力的称呼,后由于有了自己的武装柬埔寨革命军,在起义胜利以后,它就成了柬共的代名词。在内部柬共被称作“安卡”,也就是柬语“组织”的意思。在他们治下之所以发生针对本国同胞的大屠杀,为了达到这个崇高目标,他们不择手段,包括诉诸暴力、有组织地消灭一部分人口。统治柬埔寨达40多年。详细解释 创始 印度支那共产党于1931年成立,其分支柬埔寨共产党最早于1951年出现,后来的红高棉领袖波尔布特则坚称该党于1960年正式成立。在早期仍是从属于越南共产党,在六十年代中期曾于越南边境联同越共一起与美军交战。 在新建的组织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归来者如波尔布特、英萨利、宋成、乔森潘等进入中央领导层。他们一般出生农村富裕家庭,获得奖学金出国留学,回国后有待遇优厚的工作,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但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中学时期就参加反法斗争,在巴黎这个“激进思想摇篮”接受了共产主义,并加入法国共产党。他们自认为掌握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看得起“乡土派”。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倾向于在柬独立开展反封建的革命。 该党在1970年代中期仍被称为“柬埔寨共产党”(CPK),至1980至1990年代改称为“柬埔寨民主党”,但媒体则常以法语名称“赤柬”或“红高棉”来称之。该名称的起源是来自西哈努克亲王在1950年代形容该党的政治取向。 历史发展 1960年9月30日,在金边火车站的一间破旧房屋里,柬埔寨劳动党宣告成立。谁也不会想到,在这里重建柬共组织的这批人竟改变了柬埔寨的历史。柬埔寨战后就存在共产党组织。它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法斗争中成长起来,1953年11月柬独立后大部分解散或转入地下。作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支部,它的领导人不是越南人,就是亲越派,因而难免一切都服从越南革命斗争的需要。 1962年柬共总书记杜斯木神秘失踪,波尔布特继任。从此,“留法派”成为柬埔寨革命的领导核心。 1967年4月,马德望三洛地区农民爆发反征税暴动。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产党,他们觉得开展武装斗争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装——柬埔寨革命军,并在各地发动起义。柬革命军在政府军围剿下东躲西藏,疲于应付。然而,美国对柬埔寨的干涉为红色高棉带来了崛起的意外机遇。正在忙于越南战争的美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为不满,1969年3月起派飞机轰炸成为北越“庇护所”的柬埔寨领土。民族矛盾上升为柬国内主要矛盾。柬共转而扛起抗美救国的旗 帜。年底革命军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柬右翼势力朗诺、施里玛达等发动政变,废黜西哈努克。1970年4月美国和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敌当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拚弃前嫌,携手抗美,结成抗美救国统一战线。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诺政府的“真腊二号”军事行动,已取得战场上的主动。1973年8月美机停止轰炸。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发展到5万人,解放了90%以上的国土,完全控制金边外围地区。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发起总攻。4月1日,朗诺以去外国治病的名义离开金边。4月17日,金边挂起了白旗。红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世界上再创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例子。 1974年4月,马德望三洛地区农民爆发反征税暴动。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在撤出金边的过程中,演出了无数人间惨剧,有的家庭因等外出未归的亲人,便遭杀害;有的合家不愿离城而躲在房内,竟遭炮击;正在抢救病人的医生、护士只因延误了撤离时间,也死于枪口之下。因出城匆忙,所带食品、行囊不多,百万市民在炎炎烈日下颠沛流离,忍饥受累,被驱往遥远未知的他乡,许多人染病倒毙途中。平日不干重体力活的华侨商人和家庭主妇(尤其是缠过小脚的老妇人),更经受不住旅途的折磨,死亡比例更大。 1998年12月25日,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向柬埔寨政府投降。 1999年2月9日,最后1700名红色高棉战士在安浓汶被编入柬政府军。3月6日,红色高棉最后一位领导人切春被政府军捕获。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激进组织之一红色高棉,终于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红色高棉创造过辉煌,更有过失败;曾让人肃然起敬,也令人不寒而栗。四十年来,它对世人来说始终是个未解开的谜。 领导人 波尔布特 (Pol Pot, 原名沙洛沙) - “头号人物”,运动领袖,红色高棉政府总理,1963年2月起出任总书记直至1998年逝世 农谢(Nuon Chea) - “二号人物”,民柬人大委员长 (在生) 英沙里(Ieng Sary) - “三号人物”,副总理兼外长 (在生) 塔莫(Ta Mok) - “四号人物”,赤柬最后领导,西南部地区书记 (已故) 乔森潘(Khieu Samphan) - “五号人物”,国家主席 (在生) 宋先(Son Sen) - 国防部长 (已故) 云雅特(Yun Yat) - (宋先的妻子) (已故) 柯袍 (Ke Pauk) - “13号人物”,中部(之前为北部)书记 (已故) 英蒂迪(Ieng Thirith)- (英沙里的妻子) 社会事务部长 (在生) 恐怖执政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扳倒了朗诺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元年”。而这一天,却是柬埔寨人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日子。红色高棉的领导人波尔布特,实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他发出一号命令,以战备为借口把城市居民遣散出城。这项决定是在红色高棉进城前两个月作出的,但他们对相当高级的干部都严加保密,并且欺骗老百姓说美国人要轰炸金边,谁也不准留下,不准携带行李,用不着带出城市的东西,三天之内就可以回家。在士兵的强行驱赶威吓之下,四天之内,所有金边人被迫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放弃所有财产,成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素有“东方巴黎”之称、并有两百万人口的金边,数日之内就成了死寂的空城。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柬埔寨的百姓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且极其荒谬的处境之中。 红色高棉的军人荷枪实弹,强迫城市居民迁往乡下改造,实践所谓的农业乌托邦计划。同年9月,全国所有城镇的人口被全部迁出。而大部分的金边人没有料到,此次的离开,竟是一条不归之路。体弱的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病死在去乡村的长达一个月的徒步跋涉中。有幸到达目的地的,一落脚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眨眼间,柬埔寨禁止私有制,没有工业,不准商品买卖,不准货币流通,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允许,而波尔布特策划的这次两百万人的大迁移,事先毫无物质准备,直接导致几十万人的死亡。 波尔布特掌权之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血腥统治,并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内使国家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把每一个城里人改造成农民。红色高棉把人分为“旧人”和“新人”。“旧人”是攻克金边前已在解放区的人口,主要是农民。“新人”则是旧政权的军政人员、知识分子、僧侣、技术工人、商人、城市居民,“新人”必须通过改造才能新生。每位新人必须重新登记,交代以前的历史。凡在朗诺政权服务过的人、对新政权不满者、地富反坏、不愿自动离开金边者,一律格杀勿论。接着是清理阶级队伍,有产者、业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都不是无产阶级,属于清理之列,连戴眼镜的人也不放过。然后是种族和宗教迫害,会说外语也是死罪。禁止所有的宗教信仰,关闭或摧毁所有的教堂和庙宇,佛教徒被迫还俗。除了整肃党内异己,普通百姓以越南或苏联间谍、美国特务等罪名遭疯狂屠杀,大多数遇难者全家都被斩尽杀绝。 红色高棉视知识为罪恶,不设正规学校,禁用书籍和印刷品。只准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缔传统歌舞戏剧,严禁西方文化传播。人们不能自由流动。全国没有邮政电信,也没有医院。“新人”在“旧人”的监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被迫学习农活,种地修渠,为了完成规定的劳动限额,白天必须在田里干十几个小时活,晚上还要开会学习。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必须全数交公。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至少有一百多万人因为劳累、饥饿、营养不良和疾病而死去。 在红色高棉执政的三年八个月二十天时间里,其恐怖程度空前绝后。1976年夏,一直处在幕后的波尔布特出任政府总理。年底他忧心忡忡地指出“党的躯体已经生病了”,此后就以肃清亲越分子、克格勃间谍、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和新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为借口开始了内部清洗。在1975年10月宣布的民族阵线的十三个领导人中,就有五个在1977年的清洗中被处决,其中包括内政部长、两任商务部长、新闻和宣传部长、国家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等。各大区的党政军领导人被处决的更多。最集中的一次是1978年对被认为是亲越派的东部大区干部和军人的清洗,由西南大区的领导人塔莫负责,一次屠杀了近十万名自己人。S—21杀戮场,主要用来审讯、拷打和处决党内敌人。据估计,仅在这个中心一处,就处决了两万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S—21发掘出近九千具尸体。还有许多死人坑尚待挖掘。这些人死得极其恐怖,红色高棉为节省子弹,杀人多用棍棒重击或以斧头砍杀。许多陈列的头盖骨上,留有被斧头砍出的裂痕。1976年1月柬共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随后遭到软禁。他的子女亲属十几人照样作为“新人”下放劳动,最后下落不明。 S21集中营 “S21集中营”,这是金边郊外的一栋砖石结构的法式建筑,以前是一所中学。是红色高棉的“审查中心”。据战后联合国调查委员会的统计,总共有约2万名有名有姓的人先后进入这片建筑,他们大多是红色高棉自己的同志,仅有6人活着从里面走出来。 衰亡 1995年前后,红色高棉爆发内讧,波尔布特于1997年被自己的同志们逮捕、审判,1998年4月16日,波尔布特被他的同志宣布死于心脏病,但其尸体照片上颈部的痕迹,似乎印证了其被战友吊死的说法并非虚言。“二号大哥”乔森潘1998年向政府投降,随后,英萨利、切春、农谢等人也在得到政府的安全保障后纷纷投降。他们都对大屠杀表示道歉,但都坚称自己“毫不知情,没有责任”。 审判 2008年9月19日,当82岁的前“红色高棉”二号人物农谢接受初步聆讯,风烛残年的农谢终于被送上审判席,他否认自己对于100多万到200万柬埔寨人的死亡负有任何责任, 认为这是有人把罪名强加在红色高棉政权的头上。我们可以说他至死不悟,实际上他也是一个悲剧,他被20世纪红色思潮所裹胁,陷入激烈、嗜血的乌托邦神话迷雾中不能自拔,那些惨绝人寰的指令未必是他下达的,尤其是在波尔布特的绝对权威之下,他该负的责任很可能不是直接的,但无疑他有着一份推卸不了的责任,正是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同谋的支持,波尔布特才有可能为所欲为,农谢今天站在法庭上,本质上乃是为那段噩梦般的历史承担责任,真正的被告决不只是他一个人,也不只是波尔布特和“红色高棉”的其他帮凶。最大的悲哀在于农谢几十年后仍没有反省,没有忏悔,没有从噩梦中走出。 岁月的烟云卷不走历史的伤痛,这个噩梦不仅是属于柬埔寨民族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因此这次审判包含着更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法律的审判,更是一次文明的审判、历史的审判。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场迟到的审判,只具有象征性,而不能给施暴者、犯有滔滔罪行的人以真正有效的惩罚。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 第一,审判是对人类价值、文明底线的一次庄严重申,是对全世界的一次正告,告诉世人,任何人为的灾祸、杀戮总有一天要受到追究,肇事者一定要送上审判席,接受全体人类的审判。最大可能地肯定和张扬人性本身的尊严、人的生命价值,任何人都不能用哪怕是极为堂皇的理由,任意剥夺其他人的生命,对于那些灭绝人性、践踏了文明底线的人,必须给予历史的制裁,审判本身只是恢复人类正义的一种形式。 第二,审判是一次直面历史真相的机会,至少给了人类又一次警醒和反省的机会,人只有在过去的教训中才能找到方向,保持自我清醒。清理历史,就是为了预防人类重蹈覆辙,审判唤醒的是历史的记忆,指向的却是今天和未来。 第三,迟到的审判,提醒我们再次深入地思考人类的命运和道路,我又一次想起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说过的那句话,文明不是人的大脑设计出来的,而是从千百万个人的自由努力中生长起来的。
相关字词典推荐:
木红色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染色之一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诸色质料》:“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棓子。”
红色通缉令的意思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红色通缉令-简介 “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成员要求他国协助侦查犯罪时发放的五种国际通报之一,属最高级别的紧急快速通缉令。“红色通缉令”的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的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各国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可据此通报立即逮捕在逃犯。红色通缉令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进行临时拘留的国际证书。无论哪个成员国接到“红色通缉令”,应立即布置本国警力予以查证;如发现被通缉人员的下落,就迅速组织逮捕行动,将其缉拿归案。 协助成员国侦查罪犯是国际刑警组织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这种执法合作通常是以“国际通报”这一渠道进行的。国际通报分为:红色通报、蓝色通报、绿色通报、黄色通报、黑色通报五种类型,它们都以通报的左上角国际刑警徽的颜色而得名。其中,红色通报俗称“红色通缉令”。 红色通缉令-相关 阿桑奇(左)11月11日在伦敦接受《福布斯》专访 维基解密创办人被国际刑警组织下发“红色通缉令” 2010年11月30日,根据瑞典提出的“强奸和性骚扰”指控,国际刑警组织对维基解密网站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下发“红色通缉令”。而就在几天前维基解密网站再度公布了美国驻各国大使馆外交官员与华盛顿的往来电报和信件,部分属于机密文件。 法新社报道称,“红色通缉令”是指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可在境内对阿桑奇实施抓捕并将其引渡给提起通缉要求的成员国。2010年8月,瑞典司法机关对39岁的阿桑奇提出起诉并实施抓捕,随后因证据不足指控被取消。2010年11月18日,瑞典向国际刑警组织提出通缉阿桑奇的请求。有消息称,阿桑奇目前在伦敦。 阿桑奇对上述指控极力否认。他表示对他的指控与他的网站公开美国政府秘密文件有关,特别是曝光了有关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战详细资料。
红色旅游的意思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红色旅游-概念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简介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红色旅游-目的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纲要内容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红色旅游-范围 1、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相关的景点。 2、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 3、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抗日相关的景点。 4、与解放战争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景点。 5、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迹的景点。 红色旅游-景点 1、沪浙红色旅游区,以上海为中心,介绍中共建党历史 2、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介绍领导人的故里以及中共成立初期的事件 3、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4、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5、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6、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以延安为中心,介绍中共领导抗战 7、东北红色旅游区,介绍东北抗日联军等事迹 8、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9、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10太行红色旅游区 11、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12、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红色旅游-特点 学习性: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参与性: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 红色旅游-旅游形式 1、单纯的红色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很难独立支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辖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采用多种旅游方式联合经营,借鉴其他革命老区景点的经验,以“绿”衬“红”,以旅促农,用红色节庆做旅游文章。 在春暖花开时节,组织赏鹃活动,举办“红杜鹃笔会”和“杜鹃文化节”,夏天组织“激情夏日”文艺汇演和旅游避暑活动,十月开展“重走革命路”、“追寻烈士足迹”、等活动,冬季则组织游客参加“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另外,为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也可以加大旅游中“玩”的力度,推出垂钓、攀岩、以及“忆苦思甜乡村游”、“林中探秘游”、采摘娱购、农家风情劳动等新型旅游项目,把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游扭在一起,使旅游呈现出立体化特色。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持充足的客源,增加游客消费,也大大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让游客更加深刻地了解、欣赏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教育功能寓于旅游活动之中。 2、红色歌谣与红色旅游根脉相连,以红色歌谣促进、丰富红色旅游,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中原突围部队和东沟人民共同战斗生活留下了大量具有震憾力的红色歌谣及其它艺术形式,当年茅塔河流传的主要革命歌谣和革命故事有《三分区的小后方》、《数人胜百兵》、《异姓姐妹》、《我要当兵》、《他是我娘屋侄儿》等,反映了老区人民与军队之间的军民鱼水情。可以借助沿路各村(居)尤其是教育基地的广播播放这些革命歌曲,也可以搜集整理在茅塔河战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生平简历、书信、诗词、日记等,编辑成《茅塔河革命故事集》、《血沃青山》等书籍。 3、红色旅游和扶贫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入其中,与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入手,对其进行磨难教育,使其在服务老区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帮助居民认识红色旅游价值,有意识的组织起来去保护它。通过观念脱贫、文化脱贫、心理脱贫,使旅游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4、修建户外体能拓展训练营。2008年东沟教育基地二期续建工程修建了休闲长廊,其中添置了平衡木、秋千、荡床、攀爬、梅花桩等休闲健身设施,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信任背摔、毕业墙、孤岛求渡等团队拓展项目、设置集体游戏、定向越野活动,为学生军训、青少年集体活动、民兵训练、企业员工拓展训练提供设施相对齐全的活动基地。 5、旅游商品作为游客一次旅游经历的见证,必须具有纪念价值,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结合当地实际,茅塔乡可重点抓好高山无公害时令蔬菜、水果产品、农家自制酿造酒类产品、山珍干野菜、土杂鸡、中药草、民间工艺品开发、以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品开发。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充实到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内在质量,增强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红色旅游-发展目标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04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达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效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 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80%以上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要达到4A级标准。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 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规划期内普遍得到修缮。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红色旅游-重要意义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以上就是晋鹏小编为您整理红色高棉的意思及读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