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3月18日 已帮助: 565 人 来源:合肥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披云山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喜风于2018/3/18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披云山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披云山 - 简介 披云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为仙霞岭山脉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区域,海拔1680米,以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名。 它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的发源地,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中奇峰叠嶂、怪石嶙峋、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披云山还是处州革命的摇篮,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粟裕将军六进披云山,打响了红军入浙第一枪。 披云山 - 历史 地处闽浙赣三省边境结合部的披云山是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好区域,浙西南的革命根据地就是从龙泉的披云山区和毗邻浦城、遂昌、松阳边区,延伸宣平、丽水、缙云、青田,以及江山、龙游等区域。 随着1972年2月,北伐军由福建分二路入龙泉,其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披云山区民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播下入浙后第一批革命火种;而后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站——高山村,中共浙西南特委(丽水地委的前身)也在此诞生;在溪头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在此打了第一枪、第一仗、第一个胜仗;浙西南第一批县、乡、村苏维埃政权曾在此建立;在高山、水塔是中共浙西南特委、闽浙边委机关常驻地; 1938年2月,披云山区的120多名红军、游击战士编入新四军;在水碓坑、地伏等地中共浙西南特委举办3期党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叶岭头村——曾召开中共浙西南特委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1942年2月设在水塔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一部电台架,在高山被国民党劫走;中共浙西南特委四任书记、20多位特委委员、县委书记、纵队政委、队长和数百名中共党员、红军战士、游击战士、革命群众为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 披云山 - 地貌特征 披云山山中奇峰叠起,万木葱笼,奇花异草遍布,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山体裸露,怪石嶙峋。富有“仙气”的石屋,仿佛是一座微型小村,形似仙宫,是传说中神仙聚会之地。大地构造单支浙东南褶皱带。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的抬升影响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组成,到中生代被后原,陆相火山岩系所覆盖。其中穿插着中生代燕山期的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 在此一侧石壁上有一口“小龙泉”,似一口十多公分的碗,俗称“圣水碗”。终年盛水,不枯不溢,多取多涌,不取不涌,是游人必尝的甘泉。登仙坛,观云海,望日出,看佛光,环顾林海,洋洋大观,每日红日西沉,苍烟暮霭之时,石披金装,灿然生辉。 仙坛左下方的石棺奇观,奇险异常,传说是仙人所造,它高3米,宽3米,长7米,形同棺材,重达数万斤,底部由三块小石头支撑,有动人的传说故事。沿仙坛山脊行走万米,所览的是一峰峰满山石景,纵横拱琦,天然布列,简直是一道千年奇石走廊。岩群大者侧立30米高,像座石城;小者相互罗列或切块叠加,像千层糕;有的远看像佛首,和颜悦色,近睹似猛兽,张牙舞爪;有的陡立若举,险如滚卵……石壁上苍苔斑驳,随着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晓雾暮霭的变化,这些奇诡的山岩也会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 圣泉峰是披云峰的姐妹峰,千年奇石走廊的尽端,峰中有一井名“圣泉”,因其井水清碧,清澈如镜,味道甘甜,又名青井,即山脚青井村村名的由来。此井眼有多深无人知晓,终年不枯不溢,被张天师封为“龙泉”,便成为传说中永保三江之水,万古长流的“三江圣源”,三江石则日夜守卫着这三江圣源永不枯竭。 著名的天师庙是浙江和浙闽赣边区道教的发源地,庙中供设着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的塑像,是人们为了怀念传说中为百姓造福的张天师而建造,来此观光、进香的游览者和香客络绎不绝。庙后,有一片胸径4米多,高30余米的柳杉林,浓荫蔽空,十分壮观。 披云山脚有一寺庙,俗称“黄庙”。为近年新建,土木结构,庙里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黄庙后面有“黄坟”,已有1125年的历史。黄坟由坟井和墓室构成,为竖穴式,坟井房部与墓室连成一体。坟口长2.7米,宽1.4米,坟井深6米,墓室为3.3米,现已有一墓被盗,留下遗物仅剩几块石碑。碑上被今人刷有“黄巢义军、老军墓遗物、公元878年”红漆字样。据说这样的黄坟此处还有很多,现仍未被发现。 当地村民为慰劳义军,特制米锞,使将士便于携带,沿途食用。因为黄家军食用,特制成黄橙色,所以后人就称其为黄锞。 披云山 - 主要资源 黄庙北侧200余米有一罕见的红豆杉林,林内共有60多棵红豆杉树,郁闭度达85%,平均树龄达千年,枝叶茂盛,树杆高大挺拔,与其他珍贵树木夹杂在一起,生长态势良好。其中树干高度25米以上,围径1米以上的就有二十多棵。 红豆杉林中生长着一棵高大银杏树,此银杏树龄大约七八百年,树干直径1.5米,高23米,树冠直径约19.4米。该银杏树现长势良好,枝叶茂盛,树冠直径达45米,高大挺拔,独矗于红豆杉林中,实在罕见。 披云山水资源丰富,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水标准,山中瀑布、跌水、潭池众多,其中以落差70米的黄岙瀑布,落差40米的塘源村瀑布和塘源村龙井最具盛名。 披云山景区群山环绕,奇峰迭起,万木耸翠,碧水纯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繁多,拥有众多的柳杉林、松树林、高山草甸、乔木、灌木带及红豆杉、罗汉松等珍稀品种,原始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密布,到处是一派原始生态景象,是远离尘嚣、休闲观赏大自然的净土。 披云山现已形成天师庙、披云峰、千古奇石走廊、圣泉峰等景点组成的环形风景线。 披云山 - 民间传说 根据《龙泉县志》的记载和民间传说,朱元璋与披云山有一段情缘。 元朝末年的一个秋天,朱元璋低估了盘踞在福建省军事要地——浦城陈友谅部的兵力,亲自带兵去打浦城县城。结果,朱元璋的士兵被陈友谅率领的士兵打得四处窜逃。那时,朱元璋身边只剩四、五个人了,无路可走,逃到了闽浙交界的天师山避难。这时,追兵已追赶到天师山的半山腰,朱元璋急得团团转,他走进了天师庙,在天师像前跪拜求助道:“求天师保佑,救我元璋一命,日后为王,一定恩报。”随后就躲进庙后一山洞。 就在这时朱元璋躲藏的山洞洞口,突然布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追兵仿若进入迷魂阵,再也找不到朱元璋。在庙外转了一阵后即退兵。追兵一退,天师山顿时云消雾散阳光普照。庙祝款留了朱元璋数日,一面请朱元璋游览天师山,为朱元璋压惊,一面帮助朱元璋收容失散将士。 朱元璋在天师庙脱险后,对天师的救助十分感激,从此他更加崇拜道教,在此后的征战中,他请道士周颠仙和道人张中随军为他出谋划策,并亲自撰写了《周颠仙传》,登上皇位时,他又称自己梦游天宫,见到“道家三清”,有太上老君授他“真人服”和“龙泉七星剑”,认定自己是“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并撰写《衔制纪梦》广为传扬。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春,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即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朱元璋亲自赐宴,并降旨张正常为“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福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称号,陛辞之日,又赐白金十二镒。 随后降旨:赐龙泉天师山又以名披云山,并作诗一道曰:披云名山胜瑶林,相传唐代旧迹名。苍松翠竹环庙宇,圣石千姿更奇形。仙坛顶峰清泉滴,舍鹤风涛震谷鸣。相巨屏庭三箭地,石壁翰墨忆披云。 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又降旨:给龙泉天师山赐银修庙一次,免去天师山的全部税赋,因此,天师山天师庙的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天师庙曾拥有400多亩稻田,8000多亩山林,成为浙闽赣边区五州十八县道教圣地,就是明朝廷扶持的结果。明代,就是披云山天师庙最兴旺的时期。
相关字词典推荐:
披云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1).拨开云层。汉徐干《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三国魏嵇康《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明文徵明《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玄度,安得披云见士龙。”按,士龙为晋陆云字,云间人。因曾自称“云间陆士龙”,故云。(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3).冲霄。亦以喻得志。唐薛逢《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明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披磔的意思
读音:pīzhé
注音:ㄆㄧㄓㄜ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开割。《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汉郑玄注:“疈为罢。郑司农云……罢辜,披磔牲以祭,若今时磔狗祭以止风。”
披云雾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覩青天。’”清王夫之《宋论·太祖》:“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云雾而见青霄者,谁为为之邪?”亦省作“披雾”。《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覯清颜,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宋李纲《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於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於披雾。”
以上就是喜风小编为您整理披云山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