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2月14日 已帮助: 694 人 来源:台州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下趾的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影怯于2018/2/14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下趾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xià zhǐ
注音:ㄒㄧㄚˋ ㄓˇ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指物体的根底部分。《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李周翰 注:“趾,根也。” 晋 潘岳 《相风赋》:“踞神兽于下趾,栖灵鸟于上标。” 南朝 梁 沉约 《霜来悲落桐》诗:“上峯百丈絶,下趾万寻悬。”
相关字词典推荐:
地下冰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地壳岩土内所含冰的统称。据估计,地球上地下冰的总体积约为地下冰50万立方千米,占地球上冰体积的2%。主要分布在岩石圈上部10~30米以上的深度内。按其成因划分为埋藏冰、洞脉冰和构造冰3类. 下冰是地壳岩土内所含冰的统称。据粗略的估计,地球上地下冰(groundice)的总体积约为50万立方公里,占地球上冰体积的2%。主要分布在岩石圈上部10~30米以上的深度内。地下冰是多年冻土地区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地下冰的存在对冻土工程和气候变化等产生极大的影响。详细解释 地下冰-分类 按其成因划分为埋藏冰、洞脉冰和构造冰3类。 埋藏冰 由地表冰埋藏形成,又称原生地表地下冰。包括被埋藏的河冰、湖冰、海冰、冰椎冰、冰川冰和多年积雪等。常见于山区埋藏冰能保存多年而不融化(见多年冻土)。 洞脉冰 由地表水充填于冻土中的洞穴和裂隙后冻结形成,又称后生土中冰、次生冰。分为洞冰和脉冰两种:洞冰多形成于石灰岩洞穴区和地下冰融化后产生的热喀斯特洞穴区;脉冰平面上呈多边形,为多边形脉冰,也叫冰楔。(见冻裂) 构造冰 由土中水冻结形成,又称原生土中冰、原生冰。分布最广。包括胶结冰、分凝冰、侵入冰和脉冰。 ①胶结冰,为充填在土孔隙和岩石小裂隙中的细小冰晶。由土冻结前存在于孔隙和岩石小裂隙中的水冻结形成,形成条件是土的含水量小或者冻结速度快。 ②分凝冰,形成于潮湿的粘性土和粉质土中。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土冻结时会发生水分迁移现象(见冻融时水分迁移)。迁移的水分在冻结锋面后一定距离冻结,排开土粒而聚 冰,形成分凝冰。在有外部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土的冻结强度与水分迁移速度之间的平衡如能长期维持,则往往形成大块分凝冰。这种大块冰一般厚1~40米,水平延伸几十米至2000米,分布深度为3~5米至40米,有时可达200米深。分凝冰局限于某处时,往往形成冻胀丘。 ③侵入冰,是地下承压水沿冻土层中的融化通道或沿冻土层与融化层的交界面贯入,再冻结形成。与分凝冰不同的是形成侵入冰的水为重力水。侵入冰在接近地表处形成时,便产生冻胀丘(图3)。④脉冰,是岩石裂隙中的水冻结后形成的冰。它与多边形脉冰不同:脉冰是由未冻的岩石裂隙中的水冻结而成,为原生的;多边形脉冰是冻土遇冷收缩产生的裂隙充水后再冻结形成,为后生的。 地下冰中分布最广的是胶结冰和分凝冰,其次为多边形脉冰、脉冰和侵入冰,埋藏冰较少。
立表下漏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司马贞索隐:“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景;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上蒸下报是什么意思
读音:shàngzhēngxiàbào
注音:ㄕㄤˋㄓㄥㄒㄧㄚˋㄅㄠˋ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shàngzhēngxiàbàoㄕㄤˋㄓㄥㄒㄧㄚˋㄅㄠˋ上蒸下报(上蒸下報) 泛指乱伦的性行为。《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於兽禽;钻穴踰墙,役心机於鬼蜮。”
相关字词典推荐:
濠上的意思和发音
以上就是影怯小编为您整理下趾的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