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8月1日 已帮助: 269 人 来源:成都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燥脾胃的意思和发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昆锐于2018/8/1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燥脾胃的意思和发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zào pí wèi
注音:ㄗㄠˋ ㄆㄧˊ ㄨㄟˋ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见“ 燥脾 ”。
相关字词典推荐:
秋燥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秋燥”易与虚火结成“燥热”,也会影响人体对水的正常吸收,导致人们在口、鼻、皮肤等部位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进入深秋,天气变得更加凉爽,但是很多人却觉得浑身皮肤发紧,口干舌燥,嘴唇老是脱皮,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有的人觉得鼻腔干燥,鼻子老像要冒烟一样,一不小心还会流鼻血;有的人觉得喉咙发干,咳嗽却咳不出痰来。这些症状,虽然不是大毛病,但是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这些症状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温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中医方法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5、滋燥养荣:当归15克、生地18克、熟地18克、白芍12克、秦艽12克、防风12克、甘草3克、黄芩10克适应症:血虚生燥,皮肤皱摺,筋急抓枯。6、清燥润肺(清燥救肺):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7、滋燥清肠:黄连6克、阿胶10克(烊服)、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银花12克适应症:肺燥肠热、下利灼肛、秋燥兼伏暑热,已从火化。饮食疗法《说文》释义:“水流湿,火就燥,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所以,秋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或烟酒槟榔等刺激之物。如清炖、清蒸之品常吃,旺火爆炒之物尽量疏远。冰糖、蜂蜜,因人而异;西红杮、黄瓜、绿叶蔬菜最好餐餐佐食;葡萄、杮子、梨子等水果为清凉滋润佳品,虽可常吃,但应注意交替变换,不可单一挑食,亦不可放量暴食。民间食梨,有生吃、榨汁、炖煮、熬膏,吃法虽异,目的归一,“生津润燥,滋阴养肺”深为百姓所熟知。
热燥的意思及反义词
读音:rèzào
注音:ㄖㄜˋㄗㄠˋ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1).焦躁;焦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为姐姐受了张郎的定约,那畜生心头热燥。对甫成这一段儿虚脾,望姐姐肯从前约。”(2).犹燥热。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怪道这等热燥,快脱了者,我身上衣服儘勾了也。”参见“燥热”。
燥脾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zàopí
注音:ㄗㄠˋㄆㄧ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痛快;快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可笑老侯不达时务,硬扯个外路朋友,要走来搭席,未免碍手碍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亦作“燥脾胃”。《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离之处不讲,只把极快活燥脾胃的事试説几件。”《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边有许多番兵来了,我等……下去杀他一个快活,燥燥脾胃,何如?”
以上就是昆锐小编为您整理燥脾胃的意思和发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