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海口培训学校 > 海口戴氏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隋卞的意思

隋卞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8年4月22日       已帮助: 601 人       来源:海口戴氏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隋卞的意思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琦娟于2018/4/22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隋卞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suí biàn

注音:ㄙㄨㄟˊ ㄅㄧㄢˋ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指 隋侯 之珠和 卞和 之璞。泛指宝物。 晋 陆云 《赠顾彦先》诗之一:“光莹之伟, 隋 卞 同珍。”参见“ 随珠和璧 ”。

相关字词典推荐:

笒隋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cénsuí

注音:ㄘㄣˊㄙㄨㄟˊ

基本解释: 也作“筨隋”。一种实心竹。


隋堤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suídī

注音:ㄙㄨㄟˊㄉㄧ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唐韩琮《杨柳枝》诗:“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东风。”宋苏轼《江城子》词:“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清李渔《怜香伴·婚始》:“翩翩之子归,正桃夭节候,红满隋堤。”


隋代青瓷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隋代青瓷suídàiqīngcí  隋代青瓷是在南北朝时期陶瓷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隋朝在陶瓷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青瓷的生产出现了南北合融为一体的崭新局面,既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烧瓷技术与青瓷的造型,又有所提高并创造出许多新的器形。详细解释  工艺特色  造型  隋代青瓷的造型主要有壶、罐、瓶、碗、高足盘等。壶有带流与无流两种,带流者以鸡头作流,无流者都系盘口。鸡头壶由两晋到唐沿用的时间很长,其造型为洗口,肩部贴附双系,以鸡头作流为其主要特征。盘口壶多流行于南方,基本特征为盘口,有颈,系贴附在肩上。习惯上称为“鸡头壶”与“盘口壶”。罐是隋代青瓷中常见的器皿,北方多流行一种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凸起弦纹一道,肩上贴附二系、三系或四系,以四系者居多,所以称之为“四系罐”。四系罐在北方隋墓中常有出土,是隋代青瓷的典型器物。南方较为常见的罐为罐身瘦长,口直而大,无颈,丰肩,瘦足而微外撇。肩部贴附六系、八系,一般称其为“六系罐”或“八系罐”。瓶由北朝时期的洗口瓶演变而来,盘口,颈细长,腹径阔大略呈椭圆形。高足盘的基本特征是盘浅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圈线纹,沿线纹留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支烧痕迹,下承以空心叭高足。高足盘常与四系罐一起出土,也是隋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碗有两种形制:一种深形口微敛,碗壁弧圆,小平底足;另一种侈口深形,碗壁直斜,底部较为丰满,小平底足。前者具南朝特征,后者多见于隋代青瓷之中。  胎体  隋代青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因产地不同而异,但以灰白色居多。釉为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者也为数不少。青瓷一般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釉色不够稳定,说明当时的窑炉结构以及在掌握还原焰的技术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器表釉常有流珠现象,器外施釉不到底等。从大量隋瓷上的烧痕以及各窑所使用的窑具上看,均属叠烧,尽管筒形匣钵的出现使装窑技术上有了一些突破,但仍停止在叠烧阶段。多数器物的胎胚在窑内直接接触火焰,受到烟火熏染,在不同程度上还粘上许多渣滓。化妆土的普遍运用是隋代制瓷工艺上的一大进步,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弥补胎体表面粗糙之弊,同时也能增加胎胚的白度而使成品更加莹润美观。  花纹  隋代青瓷上的花纹多种多样,除南北朝时期所盛行的莲花瓣纹外,多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使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同的图案。一般是在瓶、罐之类的肩部和腹部,以朵花卷叶纹排列成带状纹样,有的在盘类器物的中心部位,用这些题材所组成的圆形图案为饰。隋瓷纹饰题材比较单调,由于匠师们运用多变的构图方法,使图案不仅无单调之感,反而显得整齐端巧,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装饰方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三类,以印花最为普遍。印花大都为朵花,印花模为圆戳式,刻划花也很流行,贴花较为少见。各种装饰方法配合使用,组成各种各样的花纹装饰及圆形图案,是隋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特征。


以上就是琦娟小编为您整理隋卞的意思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