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3月25日 已帮助: 516 人 来源:佛山精锐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樟宫的意思和发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当真于2018/3/25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樟宫的意思和发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zhāng gōng
注音:ㄓㄤ ㄍㄨㄥ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用樟木做的棺材。《宋书·礼志二》:“ 宋 孝武 大明 五年闰月,皇太子妃薨。樟木为櫬,号曰樟宫。载以龙輴。”
相关字词典推荐:
樟树药市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樟树既为全国重要的药材集散地,同时又由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分,土地肥沃,中药材资源甚为丰富。市区东南隅的阁皂山蜿蜒二百余里,是天然药场,据初步统计,现有野生药材近百科,品种上千个。蕴藏量逾5万公担。其中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约216种。由于樟树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因而人工种植药材有千余年的历史,种植品种十分广泛,其中清江枳壳、中花吴茱萸、小红栀子和车前子四大药材就闻名全国。据文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樟树一带百姓人家就有药材家种的探索,在唐朝之际发展迅速,枳壳、陈皮已有相当的生产规模。至宋代,樟树的袁河两岸,赣江之滨则是桔林橙园连绵不断,故当时的宰相范大成赞誉道:“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 新中国成立后,樟树的药材生产更是日新月异,五八年全县收购中药材约75个品种,7428担,金额达445780元,当年仅柑桔产量达2100万斤,荣获国务院嘉奖。六十年代初期,全县药材收购总量约34828千斤,总额达3000万元,其中有药场、药苗圃24个,种植专业技术人员108人,种植面积约2000余亩。六十年代中期,药场和药圃发展45个,群众种药面积达3000亩,仅枳壳,当年的产量就有4420担。改革开放后,樟树的药材生产更得到长足的发展。至八十年代,仅全县的枳壳树就发展到106544株,比1965年增长4.34倍,是解放初期的10倍,年产量达6000余担。九十年代,樟树市的药材生产进入如火如荼的岁月,93年被省科委列为星火基地项目,94年转为星火基地市项目,95年又由国家科委列为星火基地支柱产业项目,2000年国家科技部经专家论证,确认樟树市为清江枳壳、车前子、小红栀子的主产地,并将这几个品种列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攻关项目。到目前,全市中药材基地面积已达15.3万亩,其中公司加农户的基地面积13万亩,按GAP标准化种植的中药材基地面积达3万亩,1000亩以上基地18个,100亩以上基地81个,地道中药材枳壳基地10个,(超15万株)。黄栀子基地29个,吴茱萸基地20个,车前子基地7个,中药材种苗基地6个。全市从事药材种植、养殖的有8900户,药农数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近十分之一。2004年10月,吴城乡的汇仁黄栀子基地通过国家的GAP现场验收,成为我省首批通过国家认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2005年全市中药材年产量2.3万吨,年产值1.54亿元,实现利税1900万元。全市还成立了市、乡、村三级科技网络,能及时有效地为药材生产提供良种苗木选育、栽培、植保、采收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服务,从而在保证药材生产规模讯速扩大的同时、产业的内在质量、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樟树市的药材生产正逐步向高品质、高效益方向迈进,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形成了冲刺国内、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樟树在发展,樟树的药业在腾飞,樟树人不曾忘记,七十年代邓小平同志考查樟树市说过一翻语重心长的话:樟树的药材很有名。30年代我在苏区时,便听说过“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句话,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物可不能失传啊!樟树人正是铭记这谆谆教诲,努力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大叶樟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拼音:dàyèzhāng 解释: 大叶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Jack)Nees),是中国南方珍贵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因其寿命长、冠幅大、树姿雄伟、四季常青,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早在200多年前,中国古代人民就有栽培樟树记载:唐宋年代在寺庙、庭院、村落、溪畔广于种植。 大叶樟为亚热带长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分布区域北纬10˙—30˙之间。
樟油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zhāngyóu
注音:ㄓㄤㄧㄡ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见“樟脑油”。
以上就是当真小编为您整理樟宫的意思和发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