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天津培训学校 > 天津文都中小学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洛花的意思及反义词

洛花的意思及反义词

发布时间:2018年6月1日       已帮助: 429 人       来源:天津文都中小学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洛花的意思及反义词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造情于2018/6/1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洛花的意思及反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luò huā

注音:ㄌㄨㄛˋ ㄏㄨㄚ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洛阳花的省称。特指牡丹。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洛花以穀雨为开候。” 宋 范成大 《次韵同年杨使君回自毘陵同泛石湖舟中见赠》:“洛花堆锦煖, 吴 藕鏤冰寒。”参见“ 洛阳花 ”。

相关字词典推荐:

洛阳白马寺的意思及读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洛阳白马寺-介绍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点)。    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在洛阳城东十多公里处,北背邙山,南面洛水;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白马寺红墙碧瓦的殿堂,衬托苍松翠柏,气象庄严。迎面看见山门上的"白马寺"三个字,人们不禁会问:"这与白马有什么关系?"这得从许多古籍上记载的这个著名故事说起-:公元六四年(佛历六0八年,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梦见金色神人,身带日光,飞行于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刘庄就此询问群臣。一位博学多识的大臣说:西方天竺国(古印度)有叫"佛"的神人,皇上可能是梦见佛了。  刘庄于是派人西去讨求。这一行人过天山、越葱岭,在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遇到天竺沙门摄摩腾与竺法兰,就邀请二位来中国,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于六七年(东汉永平十年)一起回到京都洛阳。  第二年,敕令按天竺式样为摩腾、法兰建精舍居住,称为白马寺。"寺"本义是官署,因摩腾、法兰初来时住在官署,又是外宾,为示礼待,就仍称新居为寺;此后,中国佛教建筑就相沿称寺。"白马"之名,据说是取自驮经的白马。虽然后世学者对这个传说和佛教初传中土的时间、路径等颇有争议,但一般佛教徒对此津津乐道,汉明帝求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基本公认的事实,白马寺也就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最初标志,蜚声古今中外。  历史风雨中,白马寺数毁数建,但寺址从未变过。七世纪下叶唐武则天时,寺主僧薛怀义有宠于则天,白马寺盛极一时,和尚达千余。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中,白马寺受到较大毁坏,如唐诗所咏:"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十世纪下叶宋太宗时重修白马寺,"鼎新伟构","更类天宫"。今天的白马寺建制奠定于十六世纪上叶明嘉靖时和十七八世纪清康熙时重修的"白马禅林"。一九六一年,白马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白马寺占地四万平米,百余间殿堂成比较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主要建筑位于南北中线上。走进山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东侧《洛阳白马寺祖庭记碑》,由元代高僧文才撰文,书法亦潇洒工丽。再前行,过歇山式天王殿,就到了全寺的主殿大佛殿,殿内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右手拈花,迦叶、阿难二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列坐,二天女后侍。香案上五供齐备,左右钟鼓高悬,幔帐垂挂,薄团排列,庄重肃穆。这场院景构成即中国佛教禅宗常说:"拈花微笑"。  大佛殿东南角有一口明代铸铁钟,重二千五百公斤,上有铭文"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白马钟声"为洛阳八景之一,据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和尚上殿念经,击罄撞钟伴诵,白马寺钟声悠扬数十里,城内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自能与之共鸣,反之,城内钟楼击钟,白马寺钟也自能共鸣。  大佛殿之后是供奉着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两厢分列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像呈坐势,资态不一,神情各异,系元代用夹纻干漆造像工艺塑成,十分珍贵。所谓夹纻干漆造像之法,大致是先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夹纻干漆造像,历史悠久,盛于隋唐,宋后则渐渐失传,存世造像极为罕见。大殿后是接引殿,再往后就是白马寺内最后的佛殿毗卢阁。  初建于唐朝,在清凉台上,清凉台由青砖砌成,高近七米,长约九米,宽约三米。毗卢阁内供释迦牟尼的清净法身毗卢佛,旁立文殊、普贤菩萨。阁后壁镶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经》。该经简明介绍佛教基本思想,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由摄摩腾、竺法兰翻译。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阁台上毗卢阁与周围建筑,自成格局,构成一小型庭院,院中一泓池水,莲花朵朵,数株古柏,蓊蓊郁郁,清爽宜人;从台下望去,整座庭院若在空中。清初释如琇曾撰联道:"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象,阁显山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金代塔刹--齐云塔  出白马寺山门,南面不远处有两座夯土高台,名叫东汉释道焚经台。据说刘庄诏建白马寺后,中国各地道士纷纷上书反对外来佛教,并表示愿与佛教徒一比高低,辨明真伪。刘庄便令在白马寺举行比法集会。会上设置神坛,坛上置供品和佛、道两教经书。斗法开始,道士与和尚一边绕坛祷诵,一边纵火焚烧坛上经书。只见火光中,道经化为灰烬,佛经则光芒五色,不燃一页。斗法以佛胜道败结束,一些道士自惭而死,数百道士改投佛门,洛阳城中富贵子弟和宫女千余人离家入寺。于是洛阳大兴佛寺,汉朝佛教由此兴盛。  考察起来,这个传说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那时中国道教还未建立,不过也反映了当时佛教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可能参与斗法的是当时的方术士。民谚说:"洛阳有座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则可谓言之有征。刘庄曾在白马寺建了一座九层佛塔,高二百尺,"塔若岳峙,号曰齐云";五代时又建一座高五百尺九级木塔,如今只留下塔基残痕。现在矗立在白马寺山门东南不远处的齐云塔,金代建造,高五十三米多,砖砌密檐,四方形,十三层。首层塔檐下有仿木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阳光照耀下,十分秀丽。塔空心,扶梯而上,登高遥望洛阳城郭山水,思绪落落……  从白马寺开始,经魏晋到南北朝,佛教迅猛发展。四九四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由于皇室崇佛,洛阳一带更是大兴佛寺,并且大多是尽一时财力物力而为之。但北魏时"招提栉比,定塔骈罗"的佛教盛况,如今只能在保存下来的史籍传记、文物遗迹中去找寻追溯了。曾任北魏官员的杨炫之,亲身经历了北魏的全盛与变乱,写下了《洛阳伽蓝记》一书。伽蓝,是梵"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思是众园或僧院。杨氏用精彩纷呈的语言状写了洛阳一千余所寺院中重要的四十座寺塔园林,有的壮丽辉煌,有的清新动人,有的形象飞动,使人如履其境领略到了北魏佛教盛时的繁荣景象,看到当时社会崇佛何等热烈,当时佛教建筑艺术所达到的惊人高度。  北魏时建的洛阳永宁寺塔,是现今有遗迹可考的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凡是谈到中国建筑史时,无不以它作为一个著名例子。塔虽然在建成不到二十年就付之一炬,但是其基础至今仍存,而在当时《洛阳伽蓝记》就对它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文字又是那样优美,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永宁寺塔遗址,在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内铜驼街北,西距故城西墙四百二十米。永宁寺始建于五一六年(北魏熙平元年),是当时都城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寺院。北魏在平城已建有永宁寺,迁都后又在洛阳城中重建,规模大于后寺。原先的永宁寺内有一座七级佛塔,"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新建的永宁寺塔则更为宏丽: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刚,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二十三躯,及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金+巢)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金+巢)上亦有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大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锈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浮图北有佛殿一座,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锈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王+巢)奇疏,难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檐溜;竹丛香草,布护阶墀。"  宝塔建成后,皇帝、太后一起登上宝塔,俯视皇宫里的一切就好像在自己的手掌之内,整个洛阳城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大小。在塔上看云和雨,都要俯身朝下看。西域僧菩提达摩从波斯游历到洛阳,见塔上的承露铜盘在太阳照耀下,光芒射出云外,铜铃被风吹拂,声响直震上天,赞叹此塔造作之精巧实非人力所能为,因而感叹说:"我活了一百五十岁,游历了各国,可是像这所寺院的精致华丽,不但阎浮洲没有,即使是穷极全部奉信佛教的地方,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因此,他接连好几天,绕塔口唱"南无",双掌合什,以表示心中敬意。  从记载来看,此佛塔已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开创中国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先河。一九四九年以后,在对魏晋洛阳城的勘察中,发现永宁寺塔遗址,并于一九七九年对之进行了考古发掘。由发掘得知,其下层的基座约一百米见方,上层的夯土台基近四十米见方,上面留存有一百二十四个方形柱础,这些柱础分五圈排列,在第四圈的柱础内筑有一座土坯垒砌的实心方柱体,约二十米见方,残高三点六米。塔基中除了出土建筑材料残件外,还发现了约三百余件与佛教有关的泥塑作品,其塑工精湛,手法细腻,是北魏陶塑中的精品。站在这个残缺不全的废基上,不难想见这座当时号"天下第一"佛塔的昔日雄姿。  白马寺十之最  1.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2.中国第一古塔--齐云塔在白马寺  3.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  4.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  6.中国第一译经道场--清凉台在白马寺  7.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译于白马寺  8.第一部汉文佛律--《僧袛戒心》  9.第一座传戒道场--白马寺  10.第一个汉人出家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寺院僧众生活  白马寺自1984年归还僧人管理以来,日常生活皆按照丛林规矩,集体化、制度化进行。  白马寺的一天以晨钟为开始,暮鼓为结束。通常凌晨3点钟即开始击钟,敲108声直至3点半开始打板,全寺僧人开始起床,上早殿,于4点正齐集大佛殿。按戒腊(受戒后安居的年限)高、低分东西单站立,念诵楞严咒、大悲十小咒、心经等,然后唱赞偈绕佛、三皈依、韦驮赞等。早课约需一个半小时结束。僧众下殿后,入五观堂用早斋,当然过堂吃饭也有很多规矩,僧人必须严守不犯。饭后回大殿回向,然后各自回寮房脱衣袍,打扫各自的卫生区。于上午8点钟开始一天的劳作,或看殿、或看门、或在念佛堂、或在客堂值班等。白马寺的劳作是半日制,即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上午上班者,下午学习;下午上班者,上午学习,直到下午5点开始击鼓至6点结束。按佛教戒律,出家人是过午不食的,即过了正午12点后,除白开水外,不得食任何食物。但病者除外,故此寺院在下午6点还准备药水(即晚饭)病者可饮用。晚课于下午7时打板,要念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心经、绕佛、回向、三皈,祝赞,约于20点30分结束。20点30分至22点为自修时间,或拜佛、或诵经、或参禅。于22点整,以暮鼓结束一天的生活,然后打板养息。这就是僧人身累心不累既紧张又自在的出世生活。  民间传说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享有独特的地位。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厂—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大开,赤脚打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  白马寺山门东走约3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佛事活动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之首刹,除了日常的上殿、过堂,初一、十五及佛诞日上供、半月布萨等佛事外,近年来,多次举办大型佛事活动。其中最有影响者,为五次传授三坛大戒法会、纪念白马寺建寺一千九百二十五周年、庆祝古佛归宗、泰佛殿落成及佛像开光,放生、安居、自恣以及为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举行的祈祷世界和平等法会。一切佛事皆如法如律,庄严而隆重,受到海内外四众弟子的广泛好评。  白马戒坛是中国的第一座传戒道场。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僧祗戒心》一卷,主张僧众应遵佛制,禀受戒法,并请梵僧立羯摩法在白马寺建坛传戒,开震旦传戒之先河,故东土佛教徒皆尊昙柯迦罗为中国律宗鼻祖,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座传戒道场。  近年来,白马寺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于1989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6年先后五次传授三坛千佛大戒。1989年受戒者一千余人,1990年受戒者八百余人,1992年受戒者一千余人,1993年受戒者一千八百余人,1996年受戒者五百余人。坛上十师,皆礼聘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传戒法会谨遵佛制,如法如律。戒子来自全国各地和香港、澳门等地区,还有日本、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美国者。法会规模盛大,在海内外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5年4月6日(农历三月初七),洛阳白马寺举行了中华古佛归宗庆典法会。  相传,世界上仅有的两尊造型奇美的拇指大的佛像,今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的密室之中。此两尊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先传入西域后流至南亚,再后来便下落不明。  为了加强泰中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泰国将此佛像复制成0.97米高的铜质镀金佛像两尊,于1994年11月(重阳节)在北京广济寺由中国佛教三大语系的高僧共同主持开光。其中一尊迁回泰国,由泰国信徒供奉,另一尊归宗于中国释源白马寺。  此次在白马寺举行隆重的中华古佛归宗庆典法会,除邀请中国佛教协会、诸山长老、耆宿大德及省市有关领导等参加盛典外,泰国方面派遣了由副僧王柏探玛拉差努哇率领的由143人组成的佛像归宗团前来观礼。  世间最保贵者生命,天下最惨忍者杀伤。由是昊天垂悯,古圣行仁,成汤解网,子产畜鱼。  佛在《梵网经》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也杀我故身……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  放生就是救命,就是救赎那些被擒被抓将被案杀、命在垂危的众生之命。放生可以偿还以前积欠的无数杀债,可以解冤释结,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放生在世间可增福增寿,消除疾病违缘。在出世方面,常常放生,可增长慈悲心,与佛心更相契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故此,白马寺及齐云塔院的僧众及广大四众弟子,每逢初一、十五及佛、菩萨节日,都要举行放生活动,每次放生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不知救度了多少亿个生命,同时也培养了广大信众的慈悲心,为保护生态平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格洛纳斯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格洛纳斯-简介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罗斯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计划,该系统将于2007年年底之前开始运营,届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年底前,其服务范围将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格洛纳斯”系统标准配置为24颗卫星,而18颗卫星就能保证该系统为俄罗斯境内用户提供全部服务。该系统卫星分为“格洛纳斯”和“格洛纳斯——M”两种类型,后者使用寿命更长,可达7年。研制中的“格洛纳斯——K”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可长达10年至12年。  格洛纳斯-系统概况  数量:24颗卫星组成;  精度:10米左右;  用途:军民两用;  进展:目前已有17颗卫星在轨运行,计划2008年全部部署到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由苏联(现由俄罗斯)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相似,该系统也开设民用窗口。GLONASS技术,可为全球海陆空以及近地空间的各种军、民用户全天候、连续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LONASS在定位、测速及定时精度上则优于施加选择可用性(SA)之后的GPS,由于俄罗斯向国际民航和海事组织承诺将向全球用户提供民用导航服务,并于1990年5月和1991年4月两次公布GLONASS的ICD,为GLONAS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GLONASS的公开化,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独家经营的局面,既可为民间用户提供独立的导航服务,又可与GPS结合,提供更好的精度几何因子(GDOP);同时也降低了美国政府利用GPS施以主权威慑给用户带来的后顾之忧,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格洛纳斯”系统标准配置为24颗卫星,而18颗卫星就能保证该系统为俄罗斯境内用户提供全部服务。该系统卫星分为“格洛纳斯”和“格洛纳斯-M”两种类型,后者使用寿命更长,可达7年。研制中的“格洛纳斯-K”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可长达10年至12年。  格洛纳斯-系统组成    GLONASS星座  GLONASS星座由21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所以GLONASS星座共由24颗卫星组成。24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轨道高度1.91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度  地面支持系统  地面支持系统由系统控制中心、中央同步器、遥测遥控站(含激光跟踪站)和外场导航控制设备组成。地面支持系统的功能由前苏联境内的许多场地来完成。随着苏联的解体,GLONASS系统由俄罗斯航天局管理,地面支持段已经减少到只有俄罗斯境内的场地了,系统控制中心和中央同步处理器位于莫斯科,遥测遥控站位于圣彼得堡、捷尔诺波尔、埃尼谢斯克和共青城。  用户设备  GLONASS用户设备(即接收机)能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伪距变化率,同时从卫星信号中提取并处理导航电文。接收机处理器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用户所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GLONASS系统提供军用和民用两种服务。GLONASS系统绝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米,垂直方向为25米。目前,GLONASS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导航定位,当然与GPS系统一样,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和种类的定位、导航和时频领域等。  与美国的GPS系统不同的是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每颗GLONASS卫星发播的两种载波的频率分别为L1=1,6020.5625K(MHZ)和L2=1,2460.4375K(MHZ),其中K=1~24为每颗卫星的频率编号。所有GPS卫星的载波的频率是相同,均为L1=1575.42MHZ和L2=1227.6MHZ。  GLONASS卫星的载波上也调制了两种伪随机噪声码:S码和P码。俄罗斯对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GLONASS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GLONASS卫星由质子号运载火箭一箭三星发射入轨,卫星采用三轴稳定体制,整量质量1400KG,设计轨道寿命5年。所有GLONASS卫星均使用精密铯钟作为其频率基准。第一颗GLONASS卫星于1982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到目前为止,共发射了80余颗GLONASS卫星,最近一次是2000年10月13日发射了三颗卫星。截止2001年1月10日为止尚有10颗GLONASS卫星正在运行。    为进一步提高GLONASS系统的定位能力,开拓广大的民用市场,俄政府计划用4年时间将其更新为GLONASS-M系统。内容有:改进一些地面测控站设施;延长卫星的在轨寿命到8年;实现系统高的定位精度:位置精度提高到10~15M,定时精度提高到20~30NS,速度精度达到0.01M/S。  另外,俄计划将系统发播频率改为GPS的频率,并得到美罗克威尔公司的技术支援。  GLONASS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导航定位,当然与GPS系统一样,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和种类的测量应用、GIS应用和时频应用等。  格洛纳斯-技术难点  1.目前GLONASS工作不稳定,卫星工作寿命短,在轨卫星只12颗;  2.GLONASS用户设备发展缓慢,生产厂家少,设备体积大而笨重;  3.由于GLONASS采用的是FDMA,所以用户接收机中频率综合器复杂;  4.对GPS/GLONASS兼容接收机,需解决两系统的时间和坐标系统问题。  格洛纳斯-研制历程    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不过,其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这3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倾角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在俄罗斯领土境内。俄罗斯自称,多功能的GLONAS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米,速度误差仅为15厘米/秒。如果必要,该系统还可用来为精确打击武器制导。  GLONASS一开始就没有加SA干扰,所以其民用精度优于加SA的GPS。不过,其应用普及情况则远不及GPS,这主要是俄罗斯没有开发民用市场。另外,GLONASS卫星平均在轨道上的寿命较短,且由于经济困难无力补网,在轨可用卫星少,不能独立组网。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对俄罗斯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迫使俄罗斯领导层再次对太空的军事用途重视起来。近日,俄罗斯空间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孟什可夫对记者说,3年前GLONASS经历了最糟糕的时期,当时只有8~10颗卫星在工作,而要该系统发挥完全的作用,需要有24颗卫星。现在只有11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但是要使该系统具有军用价值,在轨道上至少要有18颗星。俄罗斯航天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经费不足。为此,俄罗斯航宇局正试图吸引外资。按航宇局局长科普捷夫的说法,正在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组织进行商谈来共同恢复GLONASS。希望到2011年该系统将完全恢复。  专家认为,当这个系统的卫星达到18颗时,GLONASS便可发挥导航定位功能;当卫星总数达24颗时,其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届时,GLONASS系统的用户便可不间断地获得地面、水面、天空、近地空间内相关物体的准确坐标信息。按照计划,俄将于2006年之前将该系统的24颗卫星全部部署完毕。  2003年9月24日,是俄联邦政府总统正式宣布俄罗斯GLONASS系统开始服役的十周年纪念日。  事实上,GLONASS在1993年只是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直到1995年末1996年初GLONASS才真正实现了完整星座的部署。GLONASS的第一颗卫星是1982年发射入轨的,同年还发射了两颗同轨道(19100千米)的Etalongeodetic卫星,对规划的高度和倾角的地球引力场特性进行全面表征。原计划1991年建成完整的工作系统。  GLONASS的工作卫星有21颗,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同时有三颗备份星。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度倾角的轨道上运行。每颗卫星需要11小时15分钟完成一个轨道周期。  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位于前苏联领土境内,地面控制中心和时间标准位于莫斯科,遥测和跟踪站位于圣彼得堡、Ternopol、Eniseisk和共青城。  1960年晚些时候,俄罗斯军方确认需要一个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SRNS))用于规划中的新一代弹道导弹的精确导引。当时已有的Tsiklon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站需要好几分钟的观测才能确定一个位置,因此不能达到导航定位的目的。1968-1969年,国防部、科学院和海军的一些研究所联合起来要为海、陆、空、天武装力量建立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1970年这个系统的需求文件编制完成。进一步研究之后,在1976年,前苏联颁布法令建立GLONASS(Global'nayaNavigatsionnayaSputnikovayaSistema)。  GLONASS卫星星座基本上一直处于降效运行状态,只有8颗卫星是全功能工作的。90年代曾经制定过一个GLONASS星座渐进增强计划,企图在2001年开始有12颗全功能工作的卫星,但根据最新情报,目前仍然只有8颗全功能工作的卫星。  俄罗斯目前正在着手GLONASS系统现代化的工作。俄罗斯太空部队打算开始进行新一代GLONASS-M计划的飞行试验,发射将在2004年左右进行。新型GLONASS-M卫星除了将有更长的设计寿命(从现行的3年提高到7-8年)以外,还将具有更好的讯号特性。俄罗斯还计划要在将来转变到低质量(MASS)第三代GLONASS-K卫星,确保卫星工作寿命在10年以上。  GLONASS卫星星座目前基本上处于降效运行状态。俄罗斯正在着手GLONASS系统现代化的改进工作。新型GLONASS-M卫星除了将设计寿命从现行的3年提高到7~8年以外,还将具有更好的讯号特性。第3代GLONASS-K卫星的工作寿命将在10年以上,俄拟在2005年开始设计名为GLONASS-K的第3代GLONASS卫星。  GLONASS的研制开始于70年代中期,历经20多年的曲折历程,虽然曾遭遇了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始终没有中断过系统的研制和卫星的发射。终于1996年1月18日实现了空间满星座24颗工作卫星正常地播发导航信号,使系统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GLONASS工作测试开始于苏联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整个测试计划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982-1990年)  到1984-1985年,由4颗卫星组成的试验系统达到验证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空间星座从1986年开始逐步扩展,到1990年系统第一阶段的测试计划已经完成,当时空间星座已有10颗卫星,布置在轨道面1(6颗)和轨道面3(4颗)上。该星座每天至少能提供15小时的二维定位覆盖,而三维覆盖至少可达8小时。  第二阶段(1990年-1995年)  GLONASS测试计划的第二阶段主要完成对用户设备的测试,随着空间星座1996年1月18日最终布满24颗工作卫星而告结束。随后系统开始进入完全工作阶段。  GLONASS由空间卫星系统(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测与控制子系统(即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即用户接收设备)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GLONASS空间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卫星有六种类型:BlockⅠ,BlockⅡa,BlockⅡb,BlockⅡ以及正在研制中的下一代改进型卫星GLONASS-MⅠ和GLONASS-MⅡ。每颗GLONASS卫星都在L波段上发射两个载波信号L1和L2,民用码仅调制在L1上,而军用码在(L-1和L2)双频上,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FDMA)区分卫星信号。  格洛纳斯-技术改进    为了提高系统完全工作阶段的效率和精度性能、增强系统工作的完善性,已经开始了GLONASS系统的现代化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改善GLONASS与其它无线电系统的兼容性;  改进卫星子系统;  改进地面控制系统;  配置养分子系统。  1.改频计划  GLONASS采用频分制,24颗卫星L1信号的总频带宽度为1602~1615.5±0.51MHz。显然该频段的高端频率与传统的射电天文频段(1610.6~1613.8MHz)重叠。另外ITUWARC-92又决定将1016-1626.5MHz频段分配给低地球轨道(LEO)移动通信卫星使用,因此要求GLONASS改变频率,即让出高端频率。  1993年9月俄罗斯作出响应,决定在同一轨道面上相隔180°(即在地球相反两侧)的两颗卫星使用同一频道。于是,在仍保持频分多址的情况下,系统总频道数可减少一半,因而可让出高端频率。  应该指出,在改频计划第Ⅰ和第Ⅱ阶段,不排除在新发射的卫星上使用-7~4中的频道,并装上滤除1610.6~1613.8MHz和在(第Ⅲ阶段及其以后的发射卫星再装上)1060~1670MHz的滤波器,以消除强的带外干扰。此外,为了保持L2与L1的间隔,改频计划还包括对L2信号频率(按L2/L1=7/9)作相应的改变。  在1996年12月的有关会议上,美国的代表要求俄罗斯加快实施GLONASS的改频计划,并希望俄罗斯能在2000年完成。而俄罗斯的代表仍坚持原计划不能改变,因为改变计划受到因此要升级卫星和其它设备的限制。  解决GLONASS信号与其它电子系统相互干扰的另外一种有效办法是使GLONASS象GPS那样,使用码分多址(CDMA),即所有卫星均采用相同的发射频率,该频率可以很接近GPS的或者就用GPS的频率。这样,两个系统的兼容问题可大大改善,并使某些干扰问题降到最小。据报道,美国洛克韦尔公司决定协助俄罗斯改进GLONASS。其一是将GLONASS的频率改为GPS的频率,便于世界民用。此项计划将耗资470万美元。  2.下一代改进型卫星和未来的星座  从1990年起,俄罗斯就开始研制下一代改进型卫星,GLONASS-MⅠ,重约1480kg。这种新型卫星将进一步改进星上原子钟,提高频率稳定度和系统的精度,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工作寿命可以达到5年以上,这对确保GLONASS空间星座维持21-24颗工作卫星发射信号至关重要。1995年按计划对GLONASS-MⅠ进行了全面的地面测试,并计划在1996年第三季度进行首次这种卫星发射。这次发射将携带两颗BlockⅡV卫星和一颗GLONASS-MⅠ卫星。以后MⅠ型卫星将作为替补卫星,一直用到2000年。  近期,俄罗斯正准备研制一种工作寿命可达7年的更大(其重约达2000kg)和功能更强的GLONASS-MⅡ型卫星。除了对星上子系统作重要改进外,还将增加星间数据通信和监视能力,因而可自主运行长达60天。MⅡ卫星还将发射第二个民用频率,以便消除电离层对民用定位精度的影响。预计,这些MⅡ型卫星将在2000年以后发射。  另外,GLONASS计划的管理者正在考虑把未来空间星座卫星总数增至27颗,即在原每个轨道面上均布8颗工作卫星外,各轨道面上再增加1颗在轨备用卫星。  3.地面控制部分的改进  地面控制部分的改进包括改进控制中心;开发用于轨道监测和控制的现代化测量设备;改进控制站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设备。这些改进项目完成后,可使星历精度提高30-40%,可使导航信号相位同步的精度提高1~2倍(15ns),以及可降低伪距误差中的电离层分量。  4.差分增强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GLONASS的精度,以满足三个类别的飞机精密进场/着陆的要求,俄罗斯正计划开发以下三种差分增强系统。  (1)广域差分系统(WADS)。它包括在俄罗斯境内建立3-5个WADS地面站,可为离站1500~2000km内的用户提供5-15m的位置精度。  (2)区域差分系统(RADS)。在一个很大的区域上设置多个差分站和用于控制、通信和发射的设备。它可在离台站400~600km的范围内,为空中、海上、地面以及铁路和测量用户提供3-10m的位置精度。  (3)局域差分系统(LADS)。它采用载波相位测量校正伪距,可为离台站40km以内的用户提供10cm量级的位置精度。LADS台站可以是移动系统,还可能用地面小功率发射机--伪卫星来辅助。  另外,还制订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包括独联体各国的统一的联合国家分系统(UDS)。该系统预计在1998-2000年建成,届时将为独联体的所有国家提供精密导航定位服务。  格洛纳斯-应用范围    简况  卫星导航首先是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GLONASS与GPS一样可为全球海陆空以及近地空间的各种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提供高精度的各种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PVT信息),这样不仅为海军舰船、空军飞机、陆军坦克、装甲车、炮车等提供精确导航;也在精密导弹制导、C3I精密敌我态势产生、部队准确的机动和配合、武器系统的精确瞄准等方面广泛应用。另外,卫星导航在大地和海洋测绘、邮电通信、地质勘探、石油开发、地震预报、地面交通管理等各种国民经济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GLONASS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独家笼断的地位,消除了美国利用GPS施以主权威慑给用户带来的后顾之忧,GPS/GLONASS兼容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精度几何因子,消除GPS的SA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伽利略、GLONASS和GPS对比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美国的GPS系统,二是俄罗斯的“格鲁纳斯”系统。近年来,欧洲也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因而,未来密布在太空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形成美、俄、欧操纵的GPS、“格鲁纳斯”、“伽利略”三大系统“竞风流”的局面。  GPS独占鳌头  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面相对赤道的夹角为55度,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工作卫星,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GPS能覆盖全球,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其所发射的信号编码有精码与粗码。精码保密,主要提供给本国和盟国的军事用户使用;粗码提供给本国民用和全世界使用。精码给出的定位信息比粗码的精度高。GPS系统能够连续、适时、隐蔽地定位,一次定位时间仅几秒到十几秒,用户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只要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即可定位,所以可全天候昼夜作业,隐蔽性好。  GLONASS不甘落后  俄罗斯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拥有工作卫星21颗,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同时有3颗备份星。每颗卫星都在1.91万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周期为11小时15分。因GLONASS卫星星座一直处于降效运行状态,现只有8颗卫星能够正常工作。GLONASS的精度要比GPS系统的精度低。为此,俄罗斯正在着手对GLONASS进行现代化改造,12月就发射了3颗新型“旋风”卫星。该卫星的设计寿命将为7~8年(现行卫星寿命为3年),具有更好的讯号特性。  与GPS不同之处  一是卫星发射频率不同。GPS的卫星信号采用码分多址体制,每颗卫星的信号频率和调制方式相同,不同卫星的信号靠不同的伪码区分。而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体制,卫星靠频率不同来区分,每组频率的伪随机码相同。由于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不同,GLONASS可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是坐标系不同。GPS使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而GLONASS使用前苏联地心坐标系(PE-90)。  三是时间标准不同。GPS系统时与世界协调时相关联,而GLONASS则与莫斯科标准时相关联。  “伽利略”后来居上  “伽利略”系统是欧洲计划建设的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08年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按照规划,“伽利略”计划将耗资约27亿美元,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采用中等地球轨道,均匀地分布在高度约为2.3万公里的3个轨道面上,星座包括27颗工作星,另加3颗备份卫星。系统的典型功能是信号中继,即向用户接收机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或其他系统的中继来实现,例如通过移动通信网来实现。“伽利略”接收机不仅可以接受本系统信号,而且可以接受GPS、“格鲁纳斯”这两大系统的信号,并且具有导航功能与移动电话功能相结合、与其他导航系统相结合的优越性能。  “伽利略”系统与GPS系统的主要区别  “伽利略”系统确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间位置要比GPS精确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时间信号精度达到100纳秒。必要时,免费使用的信号精确度可达6米,如与GPS合作甚至能精确至4米。一位电子工程师举例说明了这个区别:“如今的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系统则能找到车库门。”  格洛纳斯-将与GPS相当    据全球按全网2007年5月24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副主任尤里·诺森科(YuryNosenko)23日称,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将在2011年达到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度水平。这是他在在莫斯科举办的一次Glonass顶级设计专家新闻发布会议上宣布的,2011年之前将Glonass系统民用精度提高至一米。会上,负责建造Glonass卫星的公司总裁称,2007年底之前,将发射六颗Glonass-M卫星入轨。另有六颗将在2008年加入系统,首批两颗改进型Glonass-K卫星将于2009年发射。  格洛纳斯-前景  Glonass-K卫星是完全基于非压力式平台的新型卫星,使用寿命达到十年,该型号卫星完成后,Glonass系统将与GPS不相上下,用户可以使用两套系统。系统目前使用的卫星为两种型号卫星——Glonass卫星与其升级型号Glonass-M。Glonass-M卫星使用寿命更长,为七年,装有先进的天线馈电系统,并为民用客户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导航频率。  Glonass系统为军民两用而设计,可使用户实时标明位置。在2007联邦预算中共分配给Glonass3.8亿美元,2006年则为1.81亿美元。  格洛纳斯-覆盖全球  2009年12月16日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称,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信号2010年将覆盖全球。据俄航天署网站介绍,佩尔米诺夫2009年12月15日向总理普京汇报了“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的部署情况。他介绍说,俄计划2010年发射3次共计9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卫星,2010年年底前“格洛纳斯”系统在轨卫星总数将达到24颗,其信号将覆盖全球。届时,“格洛纳斯”系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将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格洛纳斯”系统完成全部卫星的部署后,其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定位精度将达到1.5米以内。  格洛纳斯-应用范围  卫星导航首先是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GLONASS与GPS一样可为全球海陆空以及近地空间的各种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提供高精度的各种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PVT信息),这样不仅为海军舰船、空军飞机、陆军坦克、装甲车、炮车等提供精确导航;也在精密导弹制导、C3I精密敌我态势产生、部队准确的机动和配合、武器系统的精确瞄准等方面广泛应用。另外,卫星导航在大地和海洋测绘、邮电通信、地质勘探、石油开发、地震预报、地面交通管理等各种国民经济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GLONASS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独家笼断的地位,消除了美国利用GPS施以主权威慑给用户带来的后顾之忧,GPS/GLONASS兼容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精度几何因子,消除GPS的SA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格洛纳斯-伽利略、GLONASS和GPS对比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美国的GPS系统,二是俄罗斯的“格鲁纳斯”系统。近年来,欧洲也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因而,未来密布在太空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形成美、俄、欧操纵的GPS、“格鲁纳斯”、“伽利略”三大系统“竞风流”的局面。  GPS独占鳌头  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面相对赤道的夹角为55度,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工作卫星,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GPS能覆盖全球,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其所发射的信号编码有精码与粗码。精码保密,主要提供给本国和盟国的军事用户使用;粗码提供给本国民用和全世界使用。精码给出的定位信息比粗码的精度高。GPS系统能够连续、适时、隐蔽地定位,一次定位时间仅几秒到十几秒,用户不发射任何电磁信号,只要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即可定位,所以可全天候昼夜作业,隐蔽性好。  GLONASS不甘落后  俄罗斯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拥有工作卫星21颗,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同时有3颗备份星。每颗卫星都在1.91万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周期为11小时15分。因GLONASS卫星星座一直处于降效运行状态,现只有8颗卫星能够正常工作。GLONASS的精度要比GPS系统的精度低。为此,俄罗斯正在着手对GLONASS进行现代化改造,12月就发射了3颗新型“旋风”卫星。该卫星的设计寿命将为7~8年(现行卫星寿命为3年),具有更好的讯号特性。  GLONASS与GPS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卫星发射频率不同。GPS的卫星信号采用码分多址体制,每颗卫星的信号频率和调制方式相同,不同卫星的信号靠不同的伪码区分。而GLONASS采用频分多址体制,卫星靠频率不同来区分,每组频率的伪随机码相同。由于卫星发射的载波频率不同,GLONASS可以防止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同时被敌方干扰,因而,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是坐标系不同。GPS使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而GLONASS使用前苏联地心坐标系(PE-90)。  三是时间标准不同。GPS系统时与世界协调时相关联,而GLONASS则与莫斯科标准时相关联。  “伽利略”后来居上  “伽利略”系统是欧洲计划建设的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08年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按照规划,“伽利略”计划将耗资约27亿美元,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采用中等地球轨道,均匀地分布在高度约为2.3万公里的3个轨道面上,星座包括27颗工作星,另加3颗备份卫星。系统的典型功能是信号中继,即向用户接收机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或其他系统的中继来实现,例如通过移动通信网来实现。“伽利略”接收机不仅可以接受本系统信号,而且可以接受GPS、“格鲁纳斯”这两大系统的信号,并且具有导航功能与移动电话功能相结合、与其他导航系统相结合的优越性能。  “伽利略”系统与GPS系统的主要区别  “伽利略”系统确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间位置要比GPS精确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时间信号精度达到100纳秒。必要时,免费使用的信号精确度可达6米,如与GPS合作甚至能精确至4米。一位电子工程师举例说明了这个区别:“如今的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系统则能找到车库门。”


黄洛峰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读音:huángluòfēng

注音:ㄏㄨㄤˊㄌㄨㄛˋㄈㄥ

基本解释: 出版家。云南鹤庆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与创办读书出版社,主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建国后,曾任出版总署出版局、文化部出版局局长,中国版协副主席。


以上就是造情小编为您整理洛花的意思及反义词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