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月21日 已帮助: 817 人 来源:西宁学大教育
摘要: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汉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的奠基石,在病源的意思及读音一文中由51培训网小编曜坤于2018/1/21为大家详细进行整理,包括病源的意思及读音、近义词、反义词及发音等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读音:bìng yuán
注音:ㄅㄧㄥˋ ㄩㄢˊ
基本解释: 比喻发生缺点、毛病的原因查明病源公式化概念化的病源在于脱离生活、脱离斗争
相关字词典推荐:
隐病的意思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1).犹隐痛。清方苞《书朱注楚辞后》:“弔屈子之文,无若《反骚》之工者;其隐病幽愤,微独东方、刘、王不及也,视贾严犹若过焉。”(2).潜藏着的弊病。鲁迅《南腔北调集·<一个人的受难>序》:“在瑞士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摘发社会的隐病。”英文翻译1.【医】vulvadisease
贫血病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贫血病 简介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详细解释 护理要点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其他意见 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
病乏的意思和发音
读音:bìngfá
注音:ㄅㄧㄥˋㄈㄚ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困乏;因病惫乏。宋司马光《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仓库充溢,用度有餘,民不病乏,邦家乂安。”吴组缃《山洪》五:“她的眼睛紧紧锁着,病乏的哼叹着。”
以上就是曜坤小编为您整理病源的意思及读音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