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0月7日 已帮助: 221 人 来源:合肥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含有勒索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旭鹏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勒索敲诈
中文发音:lèsuǒqiāozhà。
成语解释:勒索:强行索取财物。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
成语出处: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行敲诈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敲诈勒索
中文发音:qiāozhàlèsuǒ。
成语解释: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成语造句:一名宋福,一名王大路,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曲波《林海雪原》三三)
成语辨析:~与“巧取豪夺”有别:~的手段是硬的;对象是钱财、物品;“巧取豪夺”的手段是软硬兼施;对象除钱财、物品外;还可以是权利、职位等。
浮收勒索
中文发音:fúshōulèsuǒ。
成语解释:见“浮收勒折”。
成语出处:《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等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敲榨勒索
中文发音:qiāozhàlèsuǒ。
成语解释:见“敲诈勒索”。
成语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用威胁手段逼取财物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以上就是旭鹏小编为您整理含有勒索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