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9月3日 已帮助: 353 人 来源:徐州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刻骨开头的成语有哪些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纬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镂心刻骨
中文发音:lòuxīnkègǔ。
成语解释: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成语造句: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刻骨镂心
中文发音:kègǔlòuxīn。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出处:孙犁《秀露集戏的梦》:“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成语造句:虽刻骨镂心,难报万一。(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刺心刻骨
中文发音:cìxīnkègǔ。
成语解释: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成语出处:清-陈确《答恽促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成语造句: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冰心《寄小读者》六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印象深刻
铭心刻骨
中文发音:míngxīnkègǔ。
成语解释: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刻写在心上骨上。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成语造句: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
成语辨析:~与“没齿不忘”有别:~可表示仇恨极深、永难忘却;“没齿不忘”只能用来表示感念恩情
刻骨仇恨
中文发音:kègǔchóuhèn。
成语解释: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成语造句:战士们热血沸腾,跃出战壕,怀着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杀声震天,与数倍于我之敌展开白刃格斗。(穆欣《北线凯歌》三十)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仇恨极深
刻骨崩心
中文发音:kègǔbēngxīn。
成语解释:谓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刻骨相思
中文发音:kègǔxiāngsī。
成语解释: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成语出处: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刻骨铭心
中文发音:kègǔmíngxīn。
成语解释: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成语造句: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成语辨析:~和“念念不忘”;都有“记在心上;永志不忘”的意思。但~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则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还含有“要实现某一愿望”;“办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刻肌刻骨
中文发音:kèjīkègǔ。
成语解释:形容感受极深刻。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诗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
成语造句:此事真可为刻肌刻骨者也。(唐吴兢《开元升平源》)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感受极为深刻
痛心刻骨
中文发音:tòngxīnkègǔ。
成语解释: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明史-刘健传》:“臣等遭逢先帝,临终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痛心刻骨,誓以死报。”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昆纬小编为您整理刻骨开头的成语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