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9月18日 已帮助: 797 人 来源:沈阳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关不绝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华晖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骆驿不绝
中文发音:luòyìbùjué。
成语解释:络绎不绝,形容人、马等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无所归,窜逃入塞者骆驿不绝。”
成语造句: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路上是骆驿不绝的行李车和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多
赞声不绝
中文发音:zànshēngbùjué。
成语解释: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成语造句:〖示例〗素臣把《左传》上大小战伐之事,细细讲解,指点出许多兵法,把众人喜得欢声如雷,赞声不绝。★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六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很好
络绎不绝
中文发音:luòyìbùjué。
成语解释: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成语造句: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成语辨析:~和“源源不断”;都形容接连不断。但~多用于人、马、车、
不绝如线
中文发音:bùjuérúxian。
成语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成语造句: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源源不绝
中文发音:yuányuánbùjué。
成语解释: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成语造句: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采取好的动员方式,使前线能够得到源源不绝的补充。”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贞不绝俗
中文发音:zhēnbùjuésú。
成语解释: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成语造句:贞不绝俗,以忘机为心。★唐独孤及《唐故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骂不绝口
中文发音:màbùjuékǒu。
成语解释:骂声不断。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乃令经板夹而锯之,致死骂不绝口。”
相关成语推荐:
诃佛骂祖
不绝若线
中文发音:bùjuéruòxiàn。
成语解释: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史不绝书
中文发音:shǐbùjuéshū。
成语解释: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成语造句:刘大年《台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往后史不绝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成语使用:紧缩式;作谓语、分句;指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赞口不绝
中文发音:zànkǒubùjué。
成语解释:见“赞不绝口”。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很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华晖小编为您整理有关不绝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