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东莞培训学校 > 东莞卓越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描写缨的成语

描写缨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9年3月14日       已帮助: 867 人       来源:东莞卓越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缨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秉驻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濯缨濯足

中文发音:zhuóyīngzhuózú。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己决定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结缨伏剑

中文发音:jiéyīngfújiàn。

成语解释: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成语造句: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常欲结缨伏剑,少射万一。”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簪缨世族

中文发音:zānyīngshìzú。

成语解释: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成语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成语造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2回:“周辉虽然出生于簪缨世族,但一生却没有做过官。”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披发缨冠

中文发音:pīfāyīngguàn。

成语解释:谓不及束发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成语造句:淮扬之民,方苦昏垫,披发缨冠而救之,犹恐不及,岂能豫忧运道之难处耶!★明-张居正《答河道吴公桂芳书》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户列簪缨

中文发音:hùlièzānyīng。

成语解释: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门前陈列着簪缨。形容做官的荣耀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受宠荣,享富贵,户列簪缨,门排画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当官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遗簪绝缨

中文发音:yízānjuéyīng。

成语解释:《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灭烛,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成语造句:两家父母亦共饮酒三五斗,以后遗簪绝缨,欢谑无度,数日方止。★徐珂《清稗类钞-婚姻-台湾番人婚嫁》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邹缨齐紫

中文发音:zōuyīngqízǐ。

成语解释:比喻上行下效。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成语造句:《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濯足濯缨

中文发音:zhuózúzhuóyīng。

成语解释: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相关成语推荐:

濯缨濯足


簪缨世胄

中文发音:zānyīngshìzhòu。

成语解释: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黄宫名士,指日飞腾。”

成语造句: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8回:“不知得罪了多少簪缨世胄、势豪大户。”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被发缨冠

中文发音:pīfàyīngguàn。

成语解释: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成语造句:此种举动,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不然,何被发缨冠如此耶?(严复《救亡决论》)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的装束不整洁


以上就是秉驻小编为您整理描写缨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