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9月3日 已帮助: 669 人 来源:湖州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缚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晚鲸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释缚焚榇
中文发音:shìfùfénchèn。
成语解释: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成语造句:苌至姑臧,天锡乘素车白马,面缚舆榇,降于军门,苌释缚焚榇,送之于长安。★《晋书-苻坚载记上》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作茧自缚
中文发音:zuòjiǎnzìfù。
成语解释: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成语造句: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成语辨析:~与“自作自受”有别:~侧重于形容束缚自己;“自作自受”侧重于形容惩罚自己。
发蒙解缚
中文发音:fāméngjiěfu。
成语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成语造句:他的书有发蒙解缚的功效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指启蒙
春蚕自缚
中文发音:chūncánzìfù。
成语解释:蚕:昆虫名;缚:缠束。像蚕作茧自缚。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肉袒面缚
中文发音:ròutǎnmiànfù。
成语解释: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成语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不想倒就反起来了,一时惊惶无措,只得肉袒面缚,诣阙待罪。”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顺从投降
束手就缚
中文发音:shùshǒujiùfù。
成语解释: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成语造句:在警方的重重包围之下,匪徒无计可施,只有束手就缚。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
面缚衔璧
中文发音:miànfùxiánbì。
成语解释: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成语造句: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若吴之王孙,蜀之公子,顿时以动,见机而作,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归款军门,委命下吏。”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投降
擒龙缚虎
中文发音:qínlóngfùhǔ。
成语解释: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成语出处: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本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造茧自缚
中文发音:zàojiǎnzìfù。
成语解释: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成语出处: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作自受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俯首就缚
中文发音:fǔshǒujiùfù。
成语解释: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成语造句:我军节节胜利,敌人只好俯首就缚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败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晚鲸小编为您整理有缚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