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5月19日 已帮助: 971 人 来源:嘉兴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关凿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扮乖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凿凿可据
中文发音:záozáokějù。
成语解释: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成语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成语造句:按此器除孙雨人处现存一具,合之富海帆处一具,皆凿凿可据。★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官僚雅集杯》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确凿不移
中文发音:quèzáobùyí。
成语解释: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成语造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发音技巧:凿,不能读作“zuó”。
方枘圜凿
中文发音:fāngruìhuánzáo。
成语解释:见“方枘圆凿”。
成语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凿坏而遁
中文发音:záohuàiérdùn。
成语解释:见“凿坏以遁”。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成语造句:宫保一定要先生出来做宫,先生却半夜里跑了,一定要出来摇串铃。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相关成语推荐:
穿凿傅会
中文发音:chuānzáofùhuì。
成语解释: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成语出处: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磨牙凿齿
中文发音:móyázáochǐ。
成语解释: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刻邹忠介公奏议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成语造句:康濯《东方红》第五章:“磨牙凿齿地对齐占杰说:‘那你跟我捎个信,告诉王科长说,我当下这就退社。’”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同“咬牙切齿”
凿空取办
中文发音:záokōngqǔbàn。
成语解释: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方枘圆凿
中文发音:fāngruìyuánzáo。
成语解释: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成语造句:为了让子女能够成龙成凤,许多父母一味进行填鸭式的方枘圆凿的教育。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枘凿方圆
中文发音:ruìzáofāngyuán。
成语解释: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成语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成语造句:毕箕风雨难凭准,枘凿方圆费弥缝。★清钱谦益《续次敬仲韵》之二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丁公凿井
中文发音:dīnggōngzáojǐng。
成语解释: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成语造句:丁公凿井的成语典故也就是穿井得人的典故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语言传来传去而失真
以上就是扮乖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凿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