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8日 已帮助: 802 人 来源:南通秦学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敛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七瞮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藏锋敛锷
中文发音:cángfēngliǎnè。
成语解释: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成语造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含蓄
敛后疏前
中文发音:liǎnhòushūqián。
成语解释: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成语出处:语出《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
成语造句:若舍舟楫,即平原,敛后疏前,则江淮之所短;弃车马,游飞浪,乘流驰逐,非中国之所长。★《魏书-李苗传》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横赋暴敛
中文发音:héngfùbàoliǎn。
成语解释: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成语出处: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残酷剥削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藏锋敛锐
中文发音:cángfēngliǎnruì。
成语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成语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含蓄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敛骨吹魂
中文发音:liǎngǔchuíhún。
成语解释: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成语出处:《南史-袁昂传》:“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赫,敛骨吹魂,还编黔庶。”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敛色屏气
中文发音:liǎnsèbǐngqì。
成语解释: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不敢放肆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谨慎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屏气敛息
中文发音:bǐngqìliǎnxī。
成语解释: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敛手屏足
中文发音:liǎnshǒupíngzú。
成语解释: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贱敛贵发
中文发音:jiànliǎnguìfā。
成语解释:见“贱敛贵出”。
成语出处:《新唐书-郑珣瑜传》:“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古代平抑粮价的措施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敛影逃形
中文发音:liǎnyǐngtáoxíng。
成语解释: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七瞮小编为您整理描写敛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