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4日 已帮助: 827 人 来源:珠海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关徙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景天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未焚徙薪
中文发音:wèifénxǐxīn。
成语解释: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移天徙日
中文发音:yítiānxǐrì。
成语解释:比喻盗弄政权。同“移天易日”。
成语出处:《北史广阳王深传》:“往者元叉执政,移天徙日。”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篡权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三徙成国
中文发音:sānxǐchéngguó。
成语解释:见“三徙成都”。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徙善远罪
中文发音:xǐshànyuǎnzuì。
成语解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劝人为善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三徙成都
中文发音:sānxǐchéngdōu。
成语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成语造句: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徙薪曲突
中文发音:xǐxīnqǔtū。
成语解释: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成语造句: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纚舟弭楫于冲锋之前。★晋-葛洪《抱朴子-知止》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徙宅忘妻
中文发音:xǐzháiwàngqī。
成语解释: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成语造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讥人不谨曰开门揖盗。”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枉突徙薪
中文发音:wǎngtūxǐxīn。
成语解释: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成语出处: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先预防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东迁西徙
中文发音:dōngqiānxīxǐ。
成语解释: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成语出处:《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稳定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东徙西迁
中文发音:dōngxǐxīqiān。
成语解释:同“东迁西徙”。
成语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黄宗羲》:“宗羲窜匿草莽,东徙西迁,屡濒于危。”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稳定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景天小编为您整理有关徙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