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2月1日 已帮助: 968 人 来源:深圳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恃的成语推荐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曜瑞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桀骜自恃
中文发音:jiéàozìshì。
成语解释:强横自负。
成语出处:《十月》1981年第3期:“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恃勇轻敌
中文发音:shìyǒngqīngdí。
成语解释: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今重荣恃勇轻敌,吐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恃才傲物
中文发音:shìcáiàowù。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成语造句: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有恃无恐
中文发音:yǒushìwúkǒng。
成语解释:恃:依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仗而无所畏惧;毫无顾忌。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成语造句:我们实在还有一个更正大的理由使自己有恃而无恐。(闻一多《演讲录民盟的性质与作风》)
成语辨析:见“有备无患”(1235页)。
矜功恃宠
中文发音:jīngōngshìchǒng。
成语解释: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成语出处:《魏书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有恃毋恐
中文发音:yǒushìwúkǒng。
成语解释:见“有恃无恐”。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了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谙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仗势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恃强凌弱
中文发音:shìqiánglíngruò。
成语解释: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成语造句: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他们那一套人权、自由、民主,是维护恃强凌弱的强国、富国的利益。”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欺负弱小
虚骄恃气
中文发音:xiùjiāoshìqì。
成语解释: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成语造句:夫所恶于虚骄恃气者,以其果敢而窒,如醉人之勇,俟其既醒,必怯懦而不可复作也。(严复《原强续篇》)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意气用事
怙恩恃宠
中文发音:hùēnshìchǒng。
成语解释:怙:依靠。恃:凭借,依靠。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
成语出处:《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以上就是曜瑞小编为您整理恃的成语推荐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