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培训网合作机构 > 北京培训学校 > 北京学大教育欢迎您!
手机版 | 分享到

【理念】:专业咨询全面了解孩子个性需求

【授课】:个性化教学全面发展独特计划

【引导】:个性化教案课程透明化管理

联系电话

报名咨询热线(咨询时间9:00-21:00)

021-63301563

当前位置:中小学辅导学习资讯 > 描写讼的成语

描写讼的成语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2日       已帮助: 877 人       来源:北京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讼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曜瑞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聚讼纷然

中文发音:jùsòngfēnrán。

成语解释:聚:集中;讼:争辩。言论多而杂乱,看法不一致

成语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此其义后贤聚讼纷然,谓其徒尚有形之利,而不数无形之利。”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看法不一致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调词架讼

中文发音:diàocíjiàsòng。

成语解释:调唆他人诉讼。

成语出处:孙梨《白洋淀纪事-钟》:“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她竟能调词架讼,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包揽词讼

中文发音:bāolǎncísòng。

成语解释: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成语造句:钱文贵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招揽官司


聚讼纷纭

中文发音:jùsòngfēnyún。

成语解释:讼:争辩;纷纭:言论多而杂乱。许多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看法不一致。形容众多的意见争辩不清;没有定论。

成语出处:清张元济《水经注跋》:“聚讼纷纭,几为士林一大疑案。”

成语造句:这个问题,已经辩论了两天了,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词清讼简

中文发音:cíqīngsòngjiǎn。

成语解释: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词清讼简,陶情诗与酒。帘垂清昼,唐民得自由。”

成语造句:莅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词清讼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政治等


计过自讼

中文发音:jìguòzìsòng。

成语解释: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成语造句:《明史-舒芬传》:“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计过自讼。”

成语使用:连动式;作谓语;指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兴词构讼

中文发音:xīngcígòusòng。

成语解释: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构讼:打官司。写关词打官司。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兴词构讼。”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曜瑞小编为您整理描写讼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


上一篇 :描写弛的成语下一篇 :关于讹的成语
声明:如本网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致信liliping#tuguow.com(将#改成@),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