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3月31日 已帮助: 839 人 来源:宿迁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讳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昆纶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正言不讳
中文发音:zhèngyánbùhuì。
成语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成语造句:〖示例〗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唐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讳兵畏刑
中文发音:huìbīngwèixíng。
成语解释: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成语出处: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转喉触讳
中文发音:zhuǎnhóuchùhuì。
成语解释: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成语造句: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谓转喉触讳者矣。★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入门问讳
中文发音:rùménwènhuì。
成语解释: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成语造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嘱咐她见了姑娘千万莫问她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宾语、分句;指尊重别人的习俗
不讳之变
中文发音:bùhuìzhībiàn。
成语解释:不讳:死的委婉说法;变:变故。指人的死亡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不讳之变,诚难其虑。”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指死亡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讳莫如深
中文发音:huìmòrúshēn。
成语解释: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成语造句: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讳莫如深,叫人不可理解。
成语辨析:~和“守口如瓶”;都含有“嘴巴很紧;隐秘不说”的意思。但~多是主观上的原因;不说的有些是秘密;有些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守口如瓶”多是客观上的要求;不说的往往是国家、集团或他人的秘密。
直言不讳
中文发音:zhíyánbùhuì。
成语解释: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成语出处:《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成语造句: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成语辨析:(一)~和“直抒己见”;都表示直率地说出来。但~含有毫不隐瞒的意思;“直抒己见”没有。(二)~和“无庸讳言”;都含有“有话直说、毫无隐瞒、没有忌讳”的意思。但“无庸讳言”偏重于说话的态度。
直言无讳
中文发音:zhíyánwúhuì。
成语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成语出处:语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士,不同君所欲;见不善而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成语造句: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晋书-刘波传》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无可讳言
中文发音:wúkěhuìyán。
成语解释: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成语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可讳言。”
成语造句:事实俱在,无可讳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五回)
成语使用: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坦率地说
无所忌讳
中文发音:wúsuǒjìhuì。
成语解释:没有什么顾虑。
成语出处:宋-种放《退士传》:“《皮氏文薮》,陆氏丛书,皆句句明白,剔奸塞回,无所忌讳。”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毫无顾忌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昆纶小编为您整理有讳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