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30日 已帮助: 840 人 来源:宿迁学大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貌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痞友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貌离神合
中文发音:màolíshénhé。
成语解释: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成语出处: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貌合形离
中文发音:màohéxínglí。
成语解释:貌:表面上。表面上很合得来,而行动上却又差异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勤求》:“口亲心离,貌合形离。”
相关成语推荐:
谨毛失貌
灰容土貌
中文发音:huīróngtǔmào。
成语解释: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成语出处: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成语造句:我这灰容土貌怎么见人?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动物
貌是情非
中文发音:màoshìqíngfēi。
成语解释: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表里不一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观貌察色
中文发音:guānmàochásè。
成语解释: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成语出处:《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礼为情貌
中文发音:lǐwéiqíngmào。
成语解释: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成语造句:晋-阮侃《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知臣子之情,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耳。”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貌堂堂
中文发音:xiàngmàotángtá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成语造句: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二章:“这个未曾上年纪的人,相貌堂堂,举止文雅。”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仪表
谨毛失貌
中文发音:jǐnmáoshīmào。
成语解释: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指因小失大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岸然道貌
中文发音:ànrándàomào。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成语造句: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清-邹容《革命军》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用于嘲讽人
貌合神离
中文发音:màohéshénlí。
成语解释: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成语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成语造句:但一从我做了他的党代表之后,便由“志同道合”一变而为“貌合神离”。(郭沫若《涂家埠》)
成语辨析:~和“同床异梦”有别:“同床异梦”偏重于各有打算;仅用于人。~表面上很和气;实际上却不同心。
以上就是痞友小编为您整理描写貌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