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年1月20日 已帮助: 771 人 来源:合肥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描写蜡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冷枪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兴如嚼蜡
中文发音:xīngrújiáolà。
成语解释:谓毫无兴味。
成语出处:明-康海《粉蝶儿-秋日闲情》套曲:“半百年华,鬓如丝,兴如嚼蜡。”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抟沙嚼蜡
中文发音:tuánshājiáolà。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而无味。
成语出处:元-杨立斋《哨遍》:“世事抟沙嚼蜡,等闲荣辱休惊讶。”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虚而无味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味同嚼蜡
中文发音:wèitóngjiáolà。
成语解释: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成语出处:《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成语造句: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成语辨析:~和“索然无味”都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语言无味。但~偏重于“嚼蜡”无味之极;应用范围比较小;是形象的比喻;而“索然无味”是简单的陈述;偏重于毫无兴味;除用于表示文章或讲话外;还可用来表示人、景物等。
白蜡明经
中文发音:báilàmíngjīng。
成语解释: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成语使用:作宾语;比喻屡试不中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味如嚼蜡
中文发音:wèirújiáolà。
成语解释:见“味同嚼蜡”。
成语出处:《楞严经》第八卷:“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成语造句:鲁迅《两地书》:“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乏味
吹灯拔蜡
中文发音:chuídēngbálà。
成语解释:比喻垮台;散伙。
成语出处:杨朔《春子姑娘》:“鬼子也不长了,眼看就要吹灯拔蜡了。”
成语造句:姑娘们和‘奶油小生’吹灯拔蜡的那几天……和小伙子也显得亲热起来。★《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指结束
以上就是冷枪小编为您整理描写蜡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