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3日 已帮助: 694 人 来源:大连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带榆的成语汇总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隐诗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榆木疙瘩
中文发音:yúmùgēda。
成语解释: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成语出处: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
成语造句: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榆次之辱
中文发音:yúcìzhīrǔ。
成语解释: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成语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成语造句: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后汉书-孔融传》
成语使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桑榆暮景
中文发音:sāngyúmùjǐng。
成语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成语造句: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
成语使用: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桑榆末景
中文发音:sāngyúmòjǐng。
成语解释:同“桑榆暮景”。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豆重榆瞑
中文发音:dòuchóngyúmíng。
成语解释: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吃榆能使人久睡。后形容人本性难改。
成语出处:三国-魏-稽康《养生论》:“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成语造句:你知道“豆重榆瞑”的道理吗?
成语使用:作定语;指人的饮食
桑榆暮影
中文发音:sāngyúmùyǐng。
成语解释: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成语出处:《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桑榆晚景
中文发音:sāngyúwǎnjǐng。
成语解释: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成语出处:宋-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录之恩。”
成语造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为桑榆晚景着想,大致再不会申斥拒收。”
成语使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榆木脑壳
中文发音:yúmùnǎoké。
成语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成语出处:刘绍棠《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黄金印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榆瞑豆重
中文发音:yúmíngdòuzhòng。
成语解释:用以指身懒神昏。
成语出处:语出《文选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又曰:‘啖榆,则瞑不欲觉也。’”
成语造句:木朽石顽,雕镌莫就;榆瞑豆重,性分难移。★唐李商隐《为柳珪上京兆公谢辟启》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桑榆非晚
中文发音:dōngyúyǐshì,sāngyúfēiwǎn。
成语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相关成语推荐:
桑榆末景
以上就是隐诗小编为您整理带榆的成语汇总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