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7日 已帮助: 803 人 来源:泰州精锐教育
摘要: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讲,语文成语学习是必修内容,在有关携的成语这篇文章中51培训网旭尧详细整理了成语信息,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负老携幼
中文发音:fùlǎoxiéyòu。
成语解释: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成语造句: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形容全体出动
扶老携幼
中文发音:fúlǎoxiéyòu。
成语解释: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成语造句: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握雨携云
中文发音:wòyǔxiéyún。
成语解释: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造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伎俩熟,口舌利,握雨携云多巧计。”
成语使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携云握雨
中文发音:xiéyúnwòyǔ。
成语解释:谓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成语造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5回:“况复巫山顶上,岂堪携云握雨,逞力更驱驰莫倚月如镜,须防风折枝。”
成语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携男挈女
中文发音:xiénánqiènǚ。
成语解释: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对小对携男挈女而来。”
成语使用:作定语、状语;用于人多的场合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河梁携手
中文发音:héliángxiéshǒu。
成语解释:河梁:桥。指送别。
成语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成语使用:作谓语;指送别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扶老携弱
中文发音:fúlǎoxiéruò。
成语解释:扶:挽着;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成语使用: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携老扶弱
中文发音:xiélǎofúruò。
成语解释: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成语造句:他们携老扶弱结伴而行
成语使用:作谓语、状语;指相互帮助
予取予携
中文发音:yǔqǔyǔxié。
成语解释:从我处掠取。
成语出处:梁启超《克林威尔传》第五章:“今且冻饿委沟壑,所馀更何长物之与有?予取予携,公等自为之!”
成语造句:为谋永远撤去我海关之屏障,以任其予取予携。★廖仲恺《农民运动所当注意之要点》
成语使用: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携幼扶老
中文发音:xiéyòufúlǎo。
成语解释:同“扶老携幼”。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成语使用: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以上就是旭尧小编为您整理有关携的成语的全部内容,有关中小学辅导的课程请进入中小学辅导栏目查看。